本文转自:人民网
在北京首钢园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太保连续第六年作为全球合作伙伴亮相。
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中国太保展台紧紧围绕“中国太保 数智焕新”这一主线,全面展示了其在数字技术驱动服务升级、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成果。
作为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正通过科技硬核能力提升与场景价值转化双轮驱动,实现从“风险承担者”向“风险管理者”乃至“社会美好生活守护者”的战略升级。中国太保深耕“数智化”转型,发挥大数据治理体系优势,通过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拓展并加快推进数字劳动力等场景化应用。
以战略规划为蓝图,中国太保正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的全面落地。中国太保集团副总裁俞斌表示,中国太保坚持“科技硬核能力提升”与“场景价值转化”双轮驱动。目前,中国太保已着手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未来五年将持续加大投入,致力搭建企业级人工智能能力体系,面向核心业务推动流程重塑。
以模式创新为突破, 中国太保创新性地推出了行业 “大型活动碳中和+综合保险保障”模式,为进博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提供了一揽子的碳中和服务解决方案。
以科技赋能为手段,中国太保开创了激励公众参与的碳普惠生态。“太保碳普惠”平台是依托微信小程序,通过与权威机构合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学算法和数据模型,精准量化用户的碳减排量。用户通过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等十余个场景的低碳行为即可获得碳积分,从而将抽象的绿色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激励的日常生活方式,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圈。
中国太保以创新思维破局,在重塑保障内涵、智改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上协同发力,推动保险从单一功能向综合价值服务演进,打造适配新时代需求的风险减量新引擎。
以技术融合创新为路径,中国太保实现了从传统保障向风险减量的战略转型。 在网络安全领域,面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与太保科技携手发起“网络安全保险创新联盟”,自主研发“网络安全保险风控护航平台”,构建了“保前评估、保中监测、保后应急”的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实现了从被动赔付向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在农业保险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贯穿承保前风险识别、灾害中预警干预、灾后精准定损的全链条智能防灾减损服务体系,将保险保障功能前置,成为护航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器”。
以效能革命为目标,中国太保推动了运营与服务的极致优化。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健康险运用“规则引擎+知识库+大模型”技术,深度重构理赔机制,打造形成智能理赔整体方案,将健康险理赔作业人效同比提升80%。营效率的显著进步直接带来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和客户等待时间的极大缩短,最终转化为优质的服务体验和真实的客户价值提升,持续释放科技创新的赋能效应。
以智慧养老为切口,中国太保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方案,发布“百岁人生 蓝智伴”助老产品,推动“养老+科技”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康养服务资源与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养老解决方案,让老年人不仅“养老”更能“享老”,切实改善老年群体生活品质,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以卫星天眼为触角,中国太保拓展了服务国家战略的无限可能。在重大工程领域,依托卫星遥感与GPS定位,实现全周期动态管理。即承保前评估选址风险,建设中监控工程隐患,灾后快速生成损失图谱;针对地面沉降难题,更创新引入DInSAR技术,以毫米级精度监测地表形变,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安全建设;顺应低空经济新业态,中国太保产险推出涵盖航空器综合险、无人机综合险、机场责任险等10余项险种的“低空经济保险产品包”,覆盖科研试飞、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等20多类应用场景。同时,探索“保险+救援”服务模式,扩大服务半径与周期,助力打通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新业态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等创新模式的持续拓展,中国太保将继续以数智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福祉、推动行业革新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为金融强国建设、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