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气鼓鼓地甩出一句“我讨厌你”时,很多父母的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短短几个字,像小石子一样砸在人身上,又疼又让人不知所措。我们本能地想纠正他,告诉他这话不对、很伤人。但或许,我们可以先停一下,看看这句话背后,孩子那颗不知所措的心。
![]()
孩子说“讨厌”,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怀有恶意。他们的词汇库还很有限,尤其是在被强烈情绪淹没时,他们很难精准地表达“我其实需要你”或“这件事让我很不高兴”。“我讨厌你”成了他们能抓住的最有力量的词,像一把钝剑,胡乱地挥舞出来,试图保护那个感到无力的自己。
这时,比起立刻批评或讲道理,更重要的是先帮他为情绪命名。我们可以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温和的语气猜测:“妈妈没有给你买那个玩具,你非常非常失望,对吗?”或者“刚才我打断了你玩游戏,你感到生气了,是不是?”这个过程就像在帮孩子做情绪翻译,让他明白,原来心里那种乱糟糟的感觉叫“失望”,那种想大叫的感觉叫“生气”。当他能识别这些情绪,下一步才能学会表达。
![]()
帮孩子识别了情绪之后,我们要给他一个更合适的“表达工具”。可以告诉他:“下次你觉得很生气的时候,可以试试告诉妈妈‘我生气了!’或者‘我不喜欢这样!’”甚至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演练:“我们来学大河马怎么生气地跺脚,然后大声说出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接纳,但表达方式可以有选择。骂人会让人伤心,而直接说出感受,反而更能得到帮助和理解。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孩子很可能下次还会脱口而出那句“讨厌”。我们需要一点耐心,一直地去做那个翻译者和引导者。让他感受到,即使在他最不可爱的时候,爱也没有离开。他会慢慢明白,真诚地说出“我很难过”或“我需要你”,比任何带有攻击性的话语都更有力量。
最终,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学会了用更柔软的方式表达不满,不仅是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我们也为他未来的人际关系送上了第一份,也是最好的一份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