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红楼梦》剧照
水月镜花:香菱与易经中的明暗相照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这十四字判词,写尽了香菱如水月镜花般虚幻而美丽的一生。在《红楼梦》的万千红颜中,她既非主角,也非配角,却以她独特的命运轨迹,诠释着《易经》中最为精妙的智慧——明暗相生,虚实相成。
明夷之始:从甄英莲到香菱
《易经》第三十六卦“明夷”,离下坤上,地火明夷,象征光明被遮蔽。香菱的一生,恰是从“明夷”开始。
她本名甄英莲,出身书香门第,本该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四岁那年的元宵夜,一场无情的拐卖将她从光明推入黑暗。“明夷”卦辞说:“明夷,利艰贞。”光明被遮蔽时,宜于艰难中守正。小小的英莲虽落入人间最暗处,却未曾失去内心的纯净。
她从甄英莲变成香菱,名姓之变背后,是整个世界的颠倒。正如“明夷”初九爻所言:“明夷于飞,垂其翼。”光明渐逝,如飞鸟垂翼,但她依然在黑暗中保持着飞翔的姿态。
离为火:大观园中的诗心绽放
当香菱被带入大观园,她的人生迎来了“离”卦的光明。《易经》“离”卦象征附丽与光明,卦辞说:“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在黛玉的指导下,香菱痴心学诗,废寝忘食。她不再是那个被拐卖的可怜女子,而是在诗词中找回自我的才女。“离”卦《彖传》说:“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香菱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附的“丽土”——诗词让她发出了自己的光芒。
她咏月道:“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这何尝不是她的自况?即使命运多舛,内心的精华终难被掩盖。这一刻,她实现了“离”卦的“黄离元吉”——以中正之道获得吉祥。
坎离相济:明暗之间的生命律动
香菱命运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始终在“坎”(水)与“离”(火)之间流转,暗合《易经》坎离相济的智慧。
被薛蟠冷落时,她如“坎”卦般隐忍;在诗社中绽放时,她又如“离”卦般明亮。最难得的是,她从未因境遇的改变而失去本心。“坎”卦说:“维心亨,行有尚。”只要内心通达,行为自有章法。香菱做到了这一点——无论为奴为妾,她始终保持着那份诗性的纯净。
当夏金桂进门,香菱的命运再次转入“明夷”。但她依然保持着“离”卦的光明心性,甚至天真地期待“又多一个作诗的人”。这种在黑暗中依然向光而生的品质,正是“明夷”卦“内难而能正其志”的体现。
水月镜花:虚幻中的真实
香菱的一生,如水月镜花,看似虚幻,却有着最真实的诗意。
《易经》“涣”卦说:“风行水上,涣。”风在水上吹拂,形成涟漪,旋即消散。香菱的命运也是如此——刚刚在诗社中找到自我,转眼又被现实的狂风吹散。但她留下的诗篇,却如水面涟漪,虽然短暂,却美丽动人。
她最终被虐待至死,如同“涣”卦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离散流血,远离伤害。但她的诗心从未真正消散,反而在宝玉等人的记忆中获得了永恒。
现代启示:明暗之间的生命智慧
香菱的故事,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充满变数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如香菱般,在明暗之间流转。
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永远的光明,而是学会在黑暗中守持内心的光明;不是逃避现实的残酷,而是在残酷中保持诗性的心灵。如“明夷”卦所言:“内文明而外柔顺。”内心保持光明,外表柔顺处世。
当我们遭遇职场挫折、生活困境时,或许可以想想香菱——那个在黑暗中依然学诗不止的女子。她告诉我们:外在境遇可以剥夺我们的一切,但无法剥夺我们内心的诗意和光明。
菱花镜月:永恒的诗心
香菱虽死,但她的诗心未灭。就像她咏的月光:“影自娟娟魄自寒”,她的灵魂始终保持着那份娟秀与清明。
《易经》“中孚”卦说:“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诚信如豚鱼,自然吉祥。香菱以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中孚”——对诗的诚信,对美的诚信,对内心光明的诚信。
当我们今日重读香菱的故事,不禁要问:在功利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样一颗诗心?在明暗交错的人生中,我们是否还能如她般,始终向着光明?
香菱用她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遭遇什么,而在于如何对待遭遇。如月之影,虽寒而自娟娟;如菱之花,虽弱而自有香。
这或许就是《易经》智慧最深刻的启示:明暗相生,而心光不灭。
作者:海波
图片转自《红楼梦》剧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