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高校比作一艘航船,师资力量就是驱动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而师均决算经费,便是为这引擎持续注入的“动力燃料”。燃料是否充足、优质,直接决定了引擎能否迸发强劲动力,带着师生与科研成果驶向更辽阔的学术与应用蓝海。
近日,在2024年度中国部属大学的决算经费里,各高校的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气象,北京科技大学以388.9万元的师均决算经费位居第25位,这份“燃料供给”,正为北科大那支颇具实力的师资队伍,筑牢了驰骋教科研赛场的根基。
依托扎实的经费保障与长期的学科积淀,北京科技大学构建起了一支堪称强悍的师资阵容。在3485名教职工中,其中专任教师210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74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59人,在站博士后387人,另外,还有众多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这些教师不仅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优势学科领域深耕多年,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更有着对科研与教学的热忱。
佐证北科大师资队伍强悍的是,学校的材料前沿交叉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核心是传承黄大年同志的精神,既要具备卓越学术能力,更要有立德树人、团结协作的高尚师德与团队风貌。北科大的这支团队,正是凭借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与精神传承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对团队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全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精神气质的生动诠释。
同样,这些优秀的教师,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北科大的学子。课堂上,他们将前沿知识与学科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既掌握扎实专业基础,又触摸到学科发展脉搏;实验室里,他们带着学生一头扎进科研攻关,从课题选题到实验操作,从数据整理到论文撰写,手把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不少本科生在大学阶段就能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早早开启学术探索之旅。
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对学术的执着、对国家需求的响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毕业后,无论是进入科研院所深耕学术,还是到企业一线推动技术转化,北科学子都带着教师传递的精神力量,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回望开头那艘“航船”的比喻,北京科技大学正是以充足的师均经费催动着师资队伍建设,未来,该校将在人才培养与科研报国的辽阔海域里持续乘风破浪。因此,今年选择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无不彰显着真正的眼光与远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