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少医院在面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往往陷入“事后处理、被动应对”的困境——事件发生后才紧急复盘、补救,不仅难以挽回潜在损失,更无法从根源上杜绝风险重复出现。
作为已服务全国近1000家医院的专业医疗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国卫医信系统以“全流程闭环管理”为核心,将风险监测、事件直报、原因分析、整改落实、持续改进串联成线,彻底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让医院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事中干预”,真正筑牢医疗安全防线。
![]()
一、从“被动上报”到“主动监测”,让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传统不良事件管理中,“漏报、缓报、错报”是常见痛点,许多潜在风险往往在演变成实际事件后才被察觉。国卫医信系统通过多维度风险监测机制,将“被动等待上报”变为“主动捕捉隐患”。
系统覆盖医疗、护理、药品、器械、院感、输血等15-20类安全大类别,内置100多张结构化直报表单,支持医院根据自身需求自定义事件类型与表单字段,全院工作人员都能通过电脑网页版、手机微信/钉钉版快速上报,无需繁琐操作。更重要的是,系统打通HIS等医疗信息系统,可自动调阅患者基本信息、用药医嘱、诊疗记录等数据,既减少人工填报误差,又能实时关联潜在风险点。
此外,系统还具备“高发追踪”与“漏报管理”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定位高风险科室、高风险事件类型,如外科手术并发症、儿科跌倒事件等,帮助医院针对性加强防控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二、从“经验复盘”到“科学分析”,让整改有方向、有依据
事件发生后的原因分析,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的关键环节。传统管理中,不少医院依赖经验判断,难以触及问题根源;而国卫医信系统通过专业分析工具,让原因分析更科学、整改更精准。
系统内置RCA(根本原因分析)工具与鱼骨图生成功能,工作人员只需点选事件相关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结构化分析图表,清晰呈现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流程存在漏洞,还是员工培训不到位,或是环境设施存在隐患?一目了然。同时,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SAC严重度评估等级矩阵”,结合事件严重结果(从无伤害到死亡)与发生频率(从数周1次到5年以上1次)自动评分,帮助医院优先处理高风险事件,避免资源浪费。
三、从“零散整改”到“闭环管理”,让改进能落地、能持续
“整改落实不到位,问题反复出现”,是许多医院在不良事件管理中面临的难题。国卫医信系统以PDCA循环为核心,构建“发起整改-落实措施-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全流程闭环,确保每一次整改都能落地见效。
在系统中,事件上报后会自动进入审批流程,医务科、护理部、质管科等职能科室可实时督办进度,避免“整改拖延”。整改阶段,责任科室需明确整改目标、具体措施与负责人,并上传整改佐证材料;整改完成后,系统还会开展效果评价,通过对比整改前后事件发生率、风险预警次数,判断整改是否有效。若效果不佳,系统将提醒科室重新分析原因、调整方案,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同时,系统支持“一键导出终末报告册”,可自动生成季度、半年度、年度医疗安全报告,包含事件总数趋势、各科室上报占比、整改完成率等多维度数据。医院可通过报告向各科室通报风险隐患与改进方向,形成“全院联动、持续改进”的良好氛围。
四、从“单打独斗”到“上下联动”,让数据能互通、能共享
医疗安全防控不是某一个科室的事,更需要医院内部各部门协同,以及与国家、省级监管平台的高效对接。
系统支持不良事件数据直接直报至“国家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学习平台”、“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医护人员无需在多个平台重复填报,极大减少工作量。同时,医院内部各科室可通过系统共享数据——医务部掌握全院医疗事件趋势,护理部聚焦护理安全问题,院感科监测感染事件动态,实现“信息互通、协同防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从来不是“统计多少起事件”那么简单——它关乎患者安全,关乎医院口碑,更关乎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