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平台推送的话题。我们说的平等,主要指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这两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机会平等即使可以通过法律保障平等,但是受到先天禀赋差异和后天环境与资源差异影响,事实上无法完全消除。
但是机会平等依然是一切平等的基石,人人平等是一个永恒的标杆和理想,它让我们能够看清、衡量并批判现实中的不公。通过法律限制不平等的无限扩大,保障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这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结果平等,更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结果。因为如果机会平等,必然因为个人禀赋和资源条件差异导致结果不平等
如果不顾机会平等,强制结果平等,不但连机会平等都没有了,反而导致另外一种结果不平等—特权阶层。
所以,确保机会平等,这是底线。结果不平等可以通过机会平等带来的社会进步,弥补和部分消除结果不平等。而强制结果平等,可能带来两个都不平等。
机会平等是底线,体现在对个体而言,它赋予了每个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保障了最基本的公平和尊严。对社会而言,机会平等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与效率。每个人的才华和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就会被充分释放,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财富总量的增长。
所以,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必然要以机会平等为前提才能实现。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让我们有能力、有本钱去弥补结果的不平等。
机会平等带来的经济增长,为国家提供了税收等资源,可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普及与提升。提升“低起点”群体参与竞争的实际能力,从而部分地消除由先天或出身造成的结果不平等。
比如用税收补贴公立教育和助学贷款,让穷孩子也能上好大学,建立全民福利保障体系。这些都不是追求结果平等,而是在维护机会平等的同时,消除和弥补结果不平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一味追求结果平等,可能导致两个都不平等。机会不平等,用身份和权力取代了能力和努力,个人无法自由选择和发展。事实上的结果也不平等,表面均贫的背后,是特权阶层享受的特殊待遇,形成了一种更隐蔽、更顽固的等级制。
因此,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模式,必须捍卫和尊重机会平等,在此基础上激发活力、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再利用进步成果投资于人(教育、医疗等)、完善社会保障 ,提升全民参与竞争的“实际能力”,缩小不公平的起点差距,从而在更高水平上维护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是矛盾统一的,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矛盾性体现在:机会平等必然带来结果不平等,极端的结果平等必然带来机会的不平等。
统一性体现在:机会平等是结果合理性的来源,人们之所以能接受一定程度的“结果不平等”,前提是相信这个过程是公平的,即机会是平等的。如果社会提供了平等的机会,那么因个人努力和天赋差异导致的结果不同,就被视为公正和可接受的。
另外,结果平等是机会平等的重要基础。一个结果极度不平等的社会,其机会平等必然是虚伪的。因此通过分配机制(遗产税、累进税等)进行适度调节,财富用于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起点,为下一代人机会平等创造条件。对结果平等的追求,成为了实现更高层次机会平等的手段。
两者的最终目的,都不是为了平等而平等,而是共同服务于更高的价值:人的尊严与社会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是统一的。
这是动态的平衡,我们并非要在“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之间二选一,而是在这对矛盾中寻找一个动态的、最佳的平衡点。
最后回答题目的问题:人人平等最后成为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我们承认这个矛盾,但是必须确保机会平等是底线,结果平等可调节,是动态平衡的常态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