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变化速度,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最近楼市发生了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某一线城市的高端楼盘,挂牌价一夜之间上调了15%,另一个热门城市的二手房业主们,不约而同地撤下了正在出售的房源,表示暂时不卖了,再看看行情。
这一切的转变,仅仅发生在几天之内,要知道,房价已经连续下跌了整整四年,很多地方的房价跌回到了2016-2017年的水平。
北京二手房价格较峰值下跌约30%,上海跌幅达30.6%,深圳调整幅度最大,下跌38.7%。
回顾这四年,楼市可谓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寒冬。
2021年底,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当时很多人还认为这只是短期调整,没想到这一调整就是整整四年。
期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突破7亿平方米,按照当前的去化速度,消化这些库存需要长达七年。
二手房市场更是一片惨淡,重庆、武汉等城市挂牌量纷纷飙升至20万套以上,全国范围内的空置房屋保守估计已达1.2亿套,足够容纳3到4亿人口居住。
城镇化进程放缓,年均新增城镇人口从过去的2000万骤降至1000万,25至44岁这一构成购房主力军的关键年龄段,人数相较于2015年锐减了6000万。
结婚登记人数预计跌破500万大关,生育率更是低至1.09,比日本还要低。
那么,为什么在连续下跌四年后,市场会出现如此迅速的反应呢?
政策是关键因素,2025年9月,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力度空前的救市政策潮。
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松绑限购,到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商业贷款利率差异化取消,再到城中村改造规模扩大与好房子标准推广,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
北京、上海打破以往一刀切模式,采取环线差异化策略,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全面取消套数限制,非户籍居民社保缴纳年限要求从2年降至1年。
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短暂的反弹,还是真正的市场转折?
从短期来看,政策刺激已显现初步成效,北京通州、上海外环外等政策先行区域,新房认购量普遍提升50%*以上,部分改善型项目甚至出现日光盘现象。
然而,中长期挑战依然不容忽视,区域分化加剧的风险仍然存在,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凭借人口流入、产业支撑,政策效果可能快速显现。
但三四线城市面临库存高企、人口流出的双重压力,即使政策全面放开,市场复苏仍需时日。
居民预期扭转的难度也不小,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6%,但在经济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居民储蓄倾向依然较强,购房意愿的实质性提升可能需要6-12个月的政策观察期。
说起房价三天上涨的情况,历史上也曾出现过,2016年,上海就有市民表示,在上海淮海路看重的房子定价为400万,3天内从400万涨至430万,并且当时房东还要等下周过后再定价。
但现在的市场环境与当年已经完全不同,那时是普涨行情,现在是分化复苏,以前是投机盛行,现在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主导。
对于当前的市场变化,我认为应该保持谨慎乐观。
政策底已经明确,市场底正在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房子都会大涨,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分化态势。
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可能会率先回暖甚至上涨,而非核心区域、没有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地区,可能还会继续调整。
对于真正有自住需求的人来说,现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入手时机,政策优惠力度大,贷款利率低,还有一定的议价空间。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想靠炒房暴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