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最痛心的一幕上演了:胡军饰演鲁长山为了掩护汤德远,中弹牺牲。
临死前,鲁长山鼓足最后一点力气,艰难地划着一根火柴,看着火苗燃烧到最后,他一头栽倒在汤德远的怀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似乎象征着鲁长山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火柴,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由此也成为胡军演艺生涯中,最为成功、最为感人的一个角色。
是的,鲁长山从《归队》的出场,到最后的落幕,他始终用坚定的信仰鼓舞战士,用父亲般的大爱关心战友。
全剧开始时,抗联小分队遭到了日军的围剿,仅剩下6名战士,大家士气低落,挨饿受冻。
鲁长山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激励大伙:
为了保存6颗仅存的火种,鲁长山安排大家分头撤退,然后在规定的地方归队。
撤退中,鲁长山与比他小许多的田小贵在一组,他像父亲一样照顾小贵,随时随地给小贵打气,终于克服重重困苦,走出了漫长的大森林。
鲁长山让小贵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他去看望落难到土匪山寨的战友花儿。
鲁长山以花儿的父亲自称,取得了土匪头目小白马的信任与尊重;他又用父亲的语气安抚花儿先在山寨休息,过段时间来接她归队。
花儿早没了父亲,母亲又刚刚被伪军打死,心里孤独和痛苦的很。此刻她在鲁长山面前,有了父亲的温暖和力量,也盼望着早日归队。
安顿好一切,鲁长山回家了。
在外作战6年,家里靠妻子一人撑着,儿子还被日军炸断了腿。所以,鲁长山回家不是休息,而是弥补一个父亲和丈夫欠家人的情。
他给儿子做简易的假肢、引导儿子走路、给家里砍柴、把家里的两亩地重新翻挖了一遍......
离家那天,妻子在鲁长山身后默默地流泪,残疾的儿子一瘸一拐地追上来,呼喊着爸爸。
鲁长山在枪林弹雨中从未落泪,此刻他忍不住湿了眼眶,甚至还有了不舍的柔情。
最后硬是大吼了一声,才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狠心地向前走去......
鲁长山第一个先去看小贵,见小贵养得又白又胖,他高兴极了。继而他又去看望花儿,目睹花儿已经与小白马结为夫妻,并有了孩子,他放心了。
为了找到高云虎与福庆,鲁长山在松林镇转了几天,最终三位战友相聚,鲁长山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在鲁长山协调与努力下,小贵从家里拉出了20多人、20条枪;花儿策反小白马及其兄弟加入到抗日队伍里;再加老驴子家的三个儿子与云虎、福庆,可谓人强马壮,浩浩荡荡。
这是鲁长山在剧中最高兴的时刻。
遗憾在转战苏联的途中,遭遇日军围剿,抗联队伍损失惨重,小白马、花儿、大驴子牺牲,小贵失踪,这又成为鲁长山心中抹不去的痛。
所以,在苏联休整期间,鲁长山最操心这些人的消息,当得知花儿等人牺牲、小贵找不到、汤德远下落不明时,他就像父亲失去儿女一样悲痛与心疼。
回国执行任务,鲁长山最操心的就是找到汤德远与小贵,恰好那天见到汤德远时,小贵也闯了进来。
尽管,汤德远对归队犹豫不决,小贵行色诡秘,但鲁长山还是为小分队的全部汇集,兴奋不已,对汤德远也没有丧失信心,尤其对小贵更是关心备至,让他在汤德远家里养伤。
小贵想排长心切,拄着拐杖找到了鲁长山,两人进行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谈话:
小贵流着眼泪说:
鲁长山深情地感慨:
没料到这竟然是“父子俩”最后一次见面与谈话。
在此后的一次行动中,小贵为了提醒正在密谈的鲁长山与汤德远撤离,只身闯入伪军之中,被打得遍体鳞伤。
鲁长山他们安全撤离了,在被敌人的追击中,鲁长山为了掩护汤德远,不幸中弹,担心影响大家的情绪,鲁长山硬挺住没有哼一声。
直到安全地方了,鲁长山才精疲力尽地靠在树上。当他交代完汤德远如何脱身、高云虎与福庆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斗,特别是交代了如何照顾好小贵后,鲁长山永远闭上他那双对敌人怒目、对战友慈祥的眼睛......
鲁长山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自然遗憾,但他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全部心血,并用他的心血做火柴,照亮了战友坚持抗战的道路,照亮了曾经黑暗的世界,也照亮观众观剧的眼睛。
那么,鲁长山即使燃烧殆尽了,也无怨无悔,英魂永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