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箱的问世
1978年,两只乾隆年间的书箧在北京青年工人张行的家中被发现。张行是河北人,当年三十三岁,初中毕业,工人。其父解放前在古玩铺做事,解放后在北京西城房管局工作。
据张行说,他家祖辈嘱咐过,这两只书箱是一位朋友的遗物,定要妥善保存。他家在1956年曾卖过一批古书,其中部分的古书上写着“春柳堂藏书”。
“春柳堂”是曹雪芹好友张宜泉的堂名。张宜泉有诗稿《春柳堂诗稿》,其中有关于曹雪芹的诗,是研究曹雪芹生平的重要文献。
张家的家谱早已失传,至于张行是否是张宜泉的后人,有待考证。
二、书箱的基本情况
书箱的材质是红松木,据当时研究木质年代的专家考证,它们是两百多年前的物件。书箱是一对,左右宽70.5厘米,上下高51厘米,前后深23厘米。从书箱的尺寸上来看,比日常装杂物的箱子小,且两边带有耳环,便于随身携带。
两只书箱的正面刻着对称的两丛兰花。其中一只箱子兰花旁还刻有一拳石。在兰石上方,有行书题刻的上款:
题芹溪处士句:
并蒂花呈瑞 同心友谊真
一拳顽石下 时得露华新
下款在另一只书箱上,署“拙笔写兰”。最后刻着日期“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在下款与日期中间刻着两行小楷“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在这只书箱的箱门背面,用章草书写着箱内所装物品的清单。由此清单可以看出,箱子的主人是一位女子,“芳卿”,箱中物品是她与丈夫所绘的编织类的草图和歌诀稿本。
后来无意中发现,第二只书箱正面刻兰的背面,还有两处用墨笔写的字。这两处字迹,原都是被覆盖在很久以前的一张纸的下面,经过水闷、揉搓,才看到全貌。在紧贴着木板糊的那张纸上面,还糊有一张写了一些书名的纸。据当时参与工作的人员说,其中有一个书名是《仪礼义疏》。她还记得写着书名的纸张末端有“春柳堂藏书”五字。
这两处用墨笔写的字,其中一处是工整的五行楷书:
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诀语稿本
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
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一
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二
芳卿自绘织锦纹样草图稿本
这是目前为止,曹雪芹唯一的真迹。
另一处是有涂改的娟秀行书诗句:
不怨糟糠怨杜康 克伤乩诼重玄羊
(此句原作“丧明子夏又逝伤,地坼天崩人未亡”,被涂抹掉。)
睹物思情理陈箧 停君待殓鬻嫁裳
(此句原作“才非班女书难续,义重冒”,被涂抹掉。)
织锦意深睥苏女 续书才浅愧班孃
谁识戏语终成谶 窀穸何处葬刘郎
第二只书箱外面的左下方,刻有一个小小的“于”字。
三、关于书箱的推测
1、书箱的辗转
书箱上有“芳卿”在曹雪芹逝世后写的悼亡诗,有一种可能,就是她后来离开了北京回了南方,把书箱送给了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
书箱作为曹雪芹的遗物,当初可能是其自己购买所得,也可能是别人赠送所得。从书箱上刻有的小字“于”来看,书箱可能是曹雪芹好友于叔度在某个时间某个场合赠送给曹雪芹的。书箱也有可能是张宜泉赠送,所以最后还是归了张宜泉。当然,也可能是其他朋友所赠送。
这些都是书箱经历过两百年后世人的都是猜测。
2、书箱上的字迹
绘兰的人署名“拙笔”,但具体是谁,无法推测。从“题芹溪处士句”的字迹与拙笔的落款,难以判定就是一个人的字迹。乾隆年间,一般有落款就有年代,故“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应是“拙笔”所写。
但是夹在落款与年代之间的“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十个小字,与“拙笔”字迹不同。很可能是曹雪芹后加刻上去的。曹雪芹的字迹与这个字迹,都有汉魏的痕迹。
再者,“芹溪”固然是指曹雪芹,但“题芹溪处士句”是题“芹溪处士句”还是题“芹溪处士”句呢?这首五言诗是曹雪芹所作,由别人题刻,还是别人作诗赠送给曹雪芹的呢?
3、“题芹溪处士句”诗词的意义
“并蒂”、“同心”等字词,并不是单纯地在咏兰,而是比拟婚姻关系的和谐。
其中一只书箱的背面有曹雪芹的亲笔字,有其手书“芳卿”,并可从中看出他与“芳卿”共同研究织锦的事实。
以内的内容,加上“芳卿”的悼亡诗,结合时间乾隆庚辰,可以推测这首诗词与曹雪芹续娶有关。
“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是恭贺结婚的诗。
赠送这首诗的,很可能是曹雪芹的好友,于叔度、张宜泉、鄂弼等。
乾隆二十五年敦敏在其某长句的引子中说到:
芹圃曹君别来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说明敦氏兄弟不可能在庚辰三月三后到这次会晤之前与曹雪芹有见面的机会。这首诗词不可能是他们所送。
4、曹雪芹续娶何人
曹雪芹的前妻据传死于产后患病,时间大约是在迁往北京西郊的前后,乾隆十六、十七年。到了乾隆二十五年,曹雪芹的原配妻子已去世七、八年。
敦诚的《挽曹雪芹》一诗有初稿两首:
其一: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雪芹因感伤成疾。)
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其二: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革寒烟对落曛。
后敦诚又把这两首诗改为一首: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诗词中出现了“寡妇”、“新妇”,正是曹雪芹续娶的夫人。从书箱的藏书目录可以得知,曹雪芹称这位夫人为“芳卿”,她的名字中有一个“芳”字,“卿”是昵称。
从“续书才浅愧班孃”这句可以看出,“芳卿”很可能是一位南方的女子。班昭也称为班姑。南方江浙一带,称姑为“孃”。
在上文提到的敦敏的感成长句中,有: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乾隆二十五年,曹雪芹辞掉了右翼宗学的职务,又拒绝了到皇帝画苑供职。这位犹在的秦淮旧人,很可能就是曹雪芹那次从江宁带回去续娶的夫人,这位夫人也许是他的旧相识,故称旧人。
张宜泉有《题芹溪居士》: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这首七律也表达了曹雪芹不肯出仕的态度。
5、曹雪芹的死因
敦诚的《挽曹雪芹》中,可以知道曹在儿子死后,“因感伤成疾”于除夕去世。
芳卿的悼亡诗中,“不怨糟糠怨杜康”,可见曹雪芹的死与酒有关。因子早夭,伤感成疾,到了除夕,大概是喝了酒,猝然离去。
“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一斗复一斗”地与好友喝酒,大笑,击石作歌声琅琅。
曹雪芹去世前,夫妻二人可能做过占卜等事。民间有玄羊年有重尅的说法。他们看了占卜的结果,彼此玩笑着说:“这戏语不要成真啊!”谁知,竟一语成谶。
“停君待殓鬻嫁裳”一句,可以看出曹雪芹生活的萧条,为了装殓,竟然到了要去卖她嫁衣的地步。从乾隆二十五年到二十八年,不过做了三年的夫妻。呜呼,哀哉!
“续书才浅愧班孃”,这句证实了《石头记》的未完。
四、书箱的意义
《废艺斋集稿》中有一册专述编织,现已失。书箱的现世,证实了残存的部分确实是曹雪芹所著。在曹雪芹的编著生涯里,“芳卿”是一位很重要的合作者。她画的是“草图稿本”,而曹画的是“彩图稿本”。曹雪芹的工作,是把芳卿绘制的草图再绘成彩图、彩本。
芳卿在悼亡诗中写:织锦意深睥苏女。
苏女是指苏蕙,是南齐窦滔的妻子,善文。后窦滔纳妾,且在做官时没有携蕙同往。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诗》赠送给窦滔,诗词凄婉。两人遂和好。
芳卿这句诗表达了自己与丈夫曹雪芹的志同道合,夫妇二人共同研究织锦的工艺,编写书籍以供他人学艺求生。这种意义,比苏蕙挽回夫君的用意,更深。
芳卿的悼亡诗写于曹雪芹所书的目录旁,字迹潦草,淡墨色,有思想,缺格律。悲痛之下如何字斟句酌?
在《考工志》的自序中有写“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曹雪芹向往的是“武陵溪”中的“同耕复同织,无君亦无役”的理想社会。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
关于这两只书箱的意义,冯其庸曾撰文道:这是两百年来关于这位驰名世界的伟大作家的遗物的第一次重大发现。它的发现,打破了整整两个世纪的沉寂,人们终于看到了这位巨人生前的遗物。手泽犹存,墨痕尚在,睹其遗物,想见其为人,人们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致敬曹公!
ps:转载请告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