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消息,在台北市地方法院门口,柯文哲戴着电子脚镣走出来。支持者大声欢呼,现场气氛很热烈。这个场面大家其实早就想到了。但没想到的是,他要用7000万新台币和363天的自由,才能换来这短暂的自由。
这个叫做“京华城案”的案件,就连岛内媒体也说不清到底查了多少人。柯文哲被关了一年,罪名非常多,比如容积率、政治献金、选举补助款,还有办公室装修的钱。检方的起诉书有894页,非常厚。但最后,法院放人的时候,柯文哲只说了一句话:“查了一年,什么也没查到。”
这件事有很多细节。7000万新台币的保释金,相当于1600多万人民币。他的妻子陈佩琪几乎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但还是差2000万新台币。最后是靠退款和卖地才凑够钱。两人在媒体前的表情,看起来非常累。柯文哲说自己不想借钱、不想欠人情。这种性格,在台湾政坛很少有人有。但是,这种做法在司法面前没有用。保释金开始是3000万,后来检方不同意,就涨到了7000万。岛内有些人就是这样,让你白忙一场,最后还要你感谢他们。
柯文哲出来后,第一句话就针对赖清德。他说:“不要像赖清德那样让台湾分裂。”这句话说得非常直接。过去这一年,台湾舆论因为“司法打压”这几个字变得很乱。柯文哲的支持者觉得冤枉,民进党说这是正常执法,国民党则批评检方滥用权力。媒体的文章也很多,批评这种关押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总之,在这里,司法已经变了味——谁有权,谁就说了算。
台北地检署当然不同意。他们马上发声明,说柯文哲的话“误导大家,歪曲事实”。他们说证据很充分,起诉书很厚,问话也很全面。听起来好像文件越厚就越有道理。但问题是,台湾社会的信任不是靠厚文件能挽回的。柯文哲说的“冤狱”两个字,正好说中了大家对司法的怀疑。很多人都说,台湾司法的“独立性”已经没了,谁在野,谁就可能被查。
其实,这件事不简单。像彭文正这样的老媒体人早就说过——这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民进党的政治算计。7000万保释金,表面上是放人,其实是“控制你的命运”。借钱难,交保难,就算出来了,他们也可以再抓你。这时候,没人敢帮柯文哲,没人敢拿出7000万现金。大家都怕之后被报复。整件事被控制得很好,一边消耗柯文哲,一边让民众党自己乱。民进党则“得到好处”,不用自己动手,看对手内斗就行。
看看时间线,就更清楚了。去年九月柯文哲被关,年底起诉书出来,党内换人,关押时间一次次延长。直到8月29日他才请求保释,9月4日法院同意交保,9月8日他才真正出来。整个过程就像“司法拉锯战”。每一步都看起来合法,但每一步都让人怀疑有没有黑手。保释条件也很严格——电子脚镣、科技监控、限制住居,连出门都要用手机报告位置。看起来自由了,其实还是被关着。
柯文哲自己说得很清楚:关押和坐牢不一样。一年来,他被关在小房间里,看不到阳光,听不到声音。他开玩笑说自己是“古代钦犯”,出门整条走廊都要清空。所以,当他终于看到阳光、喊出“绝不投降、绝不屈服”时,这不只是发泄,也是对台湾司法和政治的抗议。换作任何人,都会这样做。
重要的是,柯文哲案的背后关系到2026年县市长选举和2028年领导人选举。民众党被拖住,国民党票变少,民进党得到好处。岛内选举已经不是比谁更好,而是用司法打击对手。只要让对手陷入麻烦,自己就算再差,也能赢。柯文哲,只是这场权力游戏中的一个牺牲品。
有人说,台湾民主最大的问题不是选举,而是选举背后的黑手。司法成了政治工具,大家越来越不信任。柯文哲案只是开始,以后可能还有更多“冤狱”被说成“公正执法”。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另一个不听话的在野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