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提议“拆除外滩”,虽然不惊讶,我还是觉得这大概是我今年听过最荒谬的话题。
外滩是什么?对很多外地人来说,它可能只是一排老洋楼、一个打卡背景,也就仅此而已。但对上海人来说,它是呼吸,是脉搏,是这座城市的魂。
什么叫故乡?什么叫故乡情?什么叫月是故乡明?
也所以,毋庸质疑,提出拆除外滩的会是上海人吗?上海人会讨厌憎恨外滩想要拆除外滩的么?是的,没有错,提出拆除外滩的是一个非上海人,也就是外地人。
外滩不等于是“洋人遗产”,而是上海人的生存见证。老乡可不这么认为,老乡认为,外滩是殖民符号,是屈辱。没错,它确实起源于不那么光彩的历史。但上海人早已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它——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的遗留”,而是我们祖辈挣扎、奋斗、活下来的地方。石砖之间,是上海从泥滩变成国际都市的全部过程。历史不是非黑即白,抹去痕迹不等于“强大”。
人各不同,审美可以不同,但尊重是底线,“外滩不如高楼大气”“不如现代建筑震撼”这些话是没毛病,审美本就是主观的。你可以不喜欢,可以觉得丑,但跑到别人家门口说“你这该拆”,这叫越界。就像我不会对你的家乡指指点点,说你们村口的庙太土、该拆。这不是审美问题,是教养问题。也可以说,是吃饱了撑的。
城市文化,不能“顺我者留,逆我者拆”,今天有人要拆外滩,因为它“不够中国”;明天可能就有人要拆豫园,因为它“不够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在于共存,而不是清除异己。外滩的存在从来不影响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才是上海真正的气度:尊重历史,也不惧未来。
外滩不会拆,也不该拆。它不是谁的屈辱,而是上海人用百年生活熬出来的骄傲。你不懂,我们可以讲给你听;但你要拆,对不起,我们不答应。
老乡,你与其盯着别人家的风景指手画脚,不如回去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等你老家也有了一条像外滩一样承载百年悲欢的街道,你或许就会明白:真正的强大,是自信到能包容过去,而不是脆弱到要删除记忆。不过还真不是小看你们,估计你们建设一百年也建设不出一条可以媲美上海的街道。
老乡,转移目标吧,你们要思考和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把自己家乡建设好,怎么让家乡也变得富裕繁华,怎么在家乡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那样就可以有资本去嘲笑上海的外滩了。你们可以说,看,我们老家的高楼大厦多好看,你们上海的外滩多难看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