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治碳谷科技孵化器的车间里,看不到刺鼻的浓烟、堆积的废渣,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工业固废从这里走一遭,就成了市场青睐的绿色产品。
“很多人问我们图什么。”碳谷的工程师笑笑,“其实很简单: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资源。我们不过是把它们放对地方。”
他们“放对”的方式很专业。
通过自主研发的16项专利(另有7项发明专利实审中),碳谷已能稳定生产各类固废再生制品:外墙板、光伏支架、隔音屏障、物流包装……覆盖建筑、能源、交通多个领域。
产品性能经得起考验。
防潮、耐高温、成本低,是碳谷产品的统一标签。不少客户最初只是试探性采购,后来却成了长期伙伴——“关键是性价比高,还符合环保要求。”
被认可的不只是市场。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中试基地、创新型中小企业……多项称号已收入囊中。山西省中试基地、若干科技研发项目也已申报待批——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
碳谷的孵化模式颇具特色。
他们提供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I-EPC服务,也输出运营、金融、规划方面的OFP方案,真正实现“带你入行、助你成长”。
“跨界融合、开放创新、阳光分享”,这十八个字是碳谷的宗旨。而他们的愿景,是用技术“化矸石为玉帛,还生态于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碳谷虽为民营,但正与国有资本洽谈合作。技术团队通过代持持有38.2%股份,创新价值被充分认可。
工业固废的处理曾是头疼难题,今天却成了绿色经济的突破口。碳谷在这条路上踏实前行,也欢迎更多同行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