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7年放开台湾至大陆的探亲政策之后,祖国大陆迎来了不少回乡探亲的台湾老兵。这些老兵当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少年时期家境贫苦,想要从军以期望能够改善家庭生活才选择了这条路。
一开始,他们对重回大陆还抱有热切的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也为了生活不得不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底。
台湾和大陆的探亲相关政策相继颁布以后,这些被压抑了长达近40年的乡思和思亲之情终于能够得以纾解。这些老兵们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分享这一喜悦,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陆续踏上了回乡之路。
当时,老兵杨韦成和妻子提出想要回江西老家看看时,对于丈夫的这一想法,妻子非常支持,并且也为他能有探亲机会而感到高兴。可是,想到杨韦成的身体状况,妻子提议能否能到自己退休后陪同杨韦成一起去。对此,杨韦成表示同意。
一、欲速回乡,身体不允
杨韦成的身体状况,是参军后在台湾做工时遭遇的意外事故造成的。当年决心参军后,杨韦成懵懵懂懂地就跟着部队来到了厦门,而后又漂洋过海去往台湾。
因为部队里的领导发现了杨韦成的木匠手艺,便安排杨韦成给部队里的打造桌椅板凳。然而,在一次运送木材的过程中出了车祸,正在开车的杨韦成当即陷入昏迷。
醒来后,杨韦成被告知自己的胳膊已经断掉,需要安排手术,只是,现在医疗资源紧张,所有手术都需要预约排队。按照杨韦成的预约时间,他在医院等了三个多月才排到手术。
可是,医生做术前检查时却发现杨韦成断掉的胳膊已经自己连接上了,就是长歪了,如果要修正,则需要把长好的胳膊砸断再重新接上。
对此,杨韦成拒绝了医生的手术建议,他自认没办法忍受砸骨之痛,就带着一条非同一般的残臂离开了医院。因为身体残疾,部队没办法待了,杨韦成就选择了退役。
退役后,杨韦成从事起自己擅长的本行——木匠,虽然因为手臂原因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艺,但是,接连做了十几年他也有了不少积蓄。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匠这一职业逐渐退出大众视线,杨韦成也改行去海上打鱼。由于杨韦成一直勤奋上进,他的生活条件一直不错,还在37岁排除万难娶到了比他小的本地妻子。
多年来一直从事体力工作的杨韦成身体状况并不太好,50岁时,他不再出海打鱼,只在医院里做较为轻松的清洁工作。5年后,因妻子担心杨韦成回乡路上无人照料,两人便在1992年才一同回到杨韦成的老家江西。
二、少年时期,流离坎坷
离老家越来越近,杨韦成尘封的记忆就越是在他脑海中不停流转。
杨韦成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父亲在他两三岁时就离世。因为没有分到田,杨韦成的妈妈靠着乞讨把杨韦成拉扯到九岁才不堪重负决定改嫁到南昌。
在南昌能填饱肚子的日子刚过了没几天,杨韦成从没见过的二叔、三叔就跑来以“这是老杨家的种”为由把杨韦成再次带回丰城。
在丰城,杨韦成一开始跟着没有子嗣的二叔,没多久二叔也病逝,杨韦成又被已有两个儿子的三叔家收养。三叔经营的有一家糕点铺,杨韦成就跟着三叔学做糕点,因为时常犯错,杨韦成还经常被三叔打骂。
在三叔家,杨韦成从来没有资格上桌吃饭,被三叔一家吃剩的残羹冷饭就这样把杨韦成养到了十三岁。杨韦成十三岁这年,三叔和三婶让他到福建跟着一个木匠师傅学手艺。
杨韦成脑子聪敏,手脚灵活,学习很快。老师傅惜才,也认真传授自己本领。在福建学习时,杨韦成收到了三叔和三叔家里的两个孩子相继去世的消息。
木匠手艺出师以后,杨韦成结识了一群不正经的人,染上了好赌的毛病。不仅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积蓄花光,还欠了许多外债。为了躲债,杨韦成想到了日日宣传征兵的国民党。
老师傅不忍心让小徒弟经历战争之苦,便替杨韦成还了赌债,让他留在福建继续从事木匠。可是,杨韦成赌性又发,这一次他不敢再找师傅,就偷偷参了军。
三、少小离家,老大才回
想过自己坎坷的过往,杨韦成唏嘘不已。然而先后到达南昌和丰城打探母亲和三婶下落的杨韦成,却收到了两位老人都已于五年前去世的噩耗。
杨韦成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祭拜完两位亲人后,杨韦成还不忍离去。站在家乡土地上,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因为好奇而围过来的同村人,杨韦成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个对自己还有记忆的人,能证明自己和这个村子剪不断的乡根关系。
在妻子的陪同下,杨韦成逢人便问:“你认不认识我?我叫杨韦成,你有没有听村里人或者家里人提到过我?”、“你看我眼熟不眼熟?知不知道我是谁?”
看到被问到的人要么疑惑着摇头,要么带着探究的眼神说不,甚至一些人认为他的精神不正常,是个疯子,杨韦成逐渐有些心灰意冷。正垂头丧气时,杨韦成看到了路边晒太阳的老人。
这位老人比自己年长的样子,或许他能认识自己。杨韦成健步走到老人身边,紧张地问:“老人家,我是杨家的,我叫杨韦成。杨宝贵是我父亲,去得早;杨宝刚是我二叔,他家没孩子;杨宝喜是我三叔,他是卖糕点的,他家的孩子没长成,您还认不认识我呢?”
杨韦成想把更多详细信息说来,方便老人识别自己,老人看了看杨韦成,终于问到:“你是老杨家的儿子吧?”
“哎!是我,是我!”伴随着杨韦成响亮的应答的是他夺眶而出的激动的泪水。
知道杨韦成因为家人都离世而没有落脚之处,老人便把杨韦成和他妻子邀请到家人,为他们尽可能地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家常饭。
13岁懵懂之际离家,60岁满头白发才回到同村人“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家乡,有生之年还能够闻到家乡饭菜,杨韦成禁不住热泪盈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