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纽约的某个清晨,阳光透过蕾丝窗帘洒在餐桌上。95 岁的严幼韵正用银叉叉起一块红烧肉,嘴角带着满足的微笑。保姆在一旁念叨:“医生说要少吃油腻。” 她却摆摆手:“我吃了一辈子肥肉,这不还好好的?”
这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太太,皮肤白皙,眼神清亮。谁能想到,她是 1920 年代复旦大学的首届女生,是上海滩有名的 “84 号小姐”,更是跨越三个世纪的长寿传奇。她活到 112 岁的秘密,藏在那些看似矛盾的生活习惯里。
1905 年,严幼韵出生在天津一个显赫家庭。祖父严信厚是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父亲严子均继承庞大家业。作为家里的小女儿,她从小锦衣玉食,女仆、厨子、车夫随侍左右。家里开着 “老九章绸布庄”,她几乎每天换一件新衣服,同件衣服从不穿第二次。
1925 年,严幼韵从天津中西女中毕业,先入沪江大学,后因校规太严转入复旦大学,成为该校首届女生。在那个大学女生凤毛麟角的年代,她的出现本身就是传奇。同班同学章宗钰回忆:每次上课迟到,皮鞋声一响,全班男生都会 “向右看”,连教授都讲不下去课。
最让她出名的是那辆车牌号为 84 的小轿车。当时上海有私家车的女性寥寥无几,严幼韵却坚持自己驾驶,司机只能坐在旁边。男生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就用车牌号称呼她 “84 号小姐”。每天校门口都挤满人,只为一睹她的风采。
这位校花的功课不算顶尖,却有独特的社交智慧。遇到要交作业,她会打电话借男同学的习作,归还时必定洒上香水致意。这种娇憨又聪慧的做法,让她在校园里人缘极好。但与其他名媛不同,她从不掩饰对肥肉的热爱,食堂里总少不了她吃红烧肉的身影。
1929 年,严幼韵与青年外交官杨光泩结婚。婚礼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轰动一时。她曾对母亲说:“只要嫁给心仪之人,我愿意出去工作养家。” 这句话后来竟成谶语。杨光泩被派往欧洲任职,她随行成为外交官夫人,出入上流社会,却依然保持着爱吃肥肉的习惯。
1938 年,杨光泩调任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要求他合作,遭到严词拒绝。1942 年,杨光泩与其他七位外交官被日军杀害。当时严幼韵带着三个女儿,瞬间从云端跌入深渊。
战乱中,她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家里的花园被改成菜地,她带着其他遇难官员的遗孀和孩子种菜、养鸡。为了生存,她学会自制酱油和肥皂。晚上听到士兵的脚步声就紧张,但从不把不安传递给孩子们。她总说:“我们要勇敢,要好好活着。”
这段日子里,她根本没时间锻炼,每天为生计奔波。食物匮乏时,能吃到肥肉成了奢侈的期盼。但她坚持每天化妆,哪怕只有一小盒胭脂。她说:“越是艰难,越要体面地活着。” 这种在困境中保持优雅的态度,成了她日后长寿的精神基石。
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严幼韵带着三个女儿赴美。为了养家,她申请进入刚成立的联合国工作。朋友开玩笑说她不可能准时上班,她却做到了从未迟到。在联合国礼宾司工作的十三年半里,她接待过无数国家元首,练就了处变不惊的心态。
在纽约,她的家成了社交中心。宋子文的女儿宋琼颐回忆:“大家都仰慕幼韵阿姨,喜欢她开朗爽快的性格。” 即便工作繁忙,她仍保持着对美食的热爱,红烧肉和甜点是餐桌上的常客。但她有个原则:从不多吃,点到为止。
1959 年,54 岁的严幼韵与 79 岁的 “民国外交第一人” 顾维钧结婚。这位见证了中国近代外交史的老人,成了她晚年最亲密的伴侣。她照顾顾维钧的饮食起居,陪他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史采访。这段婚姻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
顾维钧去世后,严幼韵已经 80 多岁,但依然活力十足。她喜欢开车,有次带朋友出行,被形容 “像赛车手一样疯狂”,却总能安全抵达。晚辈劝她多锻炼,她却说:“散步逛街就是我的运动,刻意锻炼多累啊。”
进入百岁之后,严幼韵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好奇她的长寿秘诀,她总是笑着分享:“我喜欢吃肥肉和甜点,但从不过量。” 每天早上,她会喝一杯牛奶,吃点面包;午餐必有瘦肉或鱼,搭配蔬菜;晚餐则清淡些,但每周总要吃几次红烧肉。
除了饮食,她的长寿还离不开精致的生活态度。即使年纪很大,她每天都要化妆、换漂亮衣服。女儿杨蕾孟说:“母亲认为,保持美丽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让她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她的社交智慧。晚年的严幼韵依然喜欢招待朋友,家里经常高朋满座。她记性极好,能叫出每个朋友的名字,记得他们的喜好。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社交关系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2017 年,严幼韵在纽约去世,享年 112 岁。她的一生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从上海滩的名媛到战乱中的幸存者,从联合国外交官到长寿老人,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回顾严幼韵的一生,会发现她的长寿秘诀其实很简单。没有刻意的养生套路,没有严苛的锻炼计划,有的是对生活的热爱、适度的自律和乐观的心态。她爱吃肥肉却懂得节制,不爱锻炼却保持活力,历经磨难却始终开朗。
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里,有件按原样复制的 “补丁沙发”,见证了革命者在困境中的坚守。而严幼韵的故事则告诉我们,精致生活和适度享受,同样能让人跨越百年岁月。两种不同的人生,却有着相似的生命韧性。
如今,很多人追求健康长寿,却陷入过度养生的误区。要么完全不敢吃肥肉,要么每天高强度锻炼,结果反而身心俱疲。严幼韵的例子证明,长寿不必刻意,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心态比饮食和锻炼更重要。从富家小姐到战乱遗孀,从职场女性到外交官夫人,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严幼韵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的从容,正是对抗岁月最好的武器。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或许不用像严幼韵那样经历战乱,但可以学习她的生活智慧。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但不要贪多;做自己舒服的运动,不必勉强;保持对美的追求,永远不放弃精致;多和朋友相聚,让生活充满欢笑。
严幼韵的长寿秘诀,说到底就是与生活讲和。不跟自己较劲,不跟岁月对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活得尽兴、活得体面、活得快乐。那个曾经在复旦校园里驾驶汽车的 “84 号小姐”,用 112 年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寿,是对生活始终保持热爱。
当我们再看到红烧肉时,或许会想起这位传奇女性。她用一生证明:偶尔的放纵不可怕,刻意的压抑才伤身。与其纠结于养生教条,不如像严幼韵那样,带着微笑享受生活的每一口甜与咸。这,或许就是她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长寿秘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