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海到上海
——吴石坚与淮海实验剧团
马志春
今年是中国京剧界两大重镇——国家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成立70周年。众所周知,国家京剧院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延安平剧院,1955年组建中国京剧院,梅兰芳为院长。鲜为人知的是,上海京剧院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宿迁大地,前身是淮海实验剧团,1955年成立上海京剧院时,周信芳为院长,党委书记吴石坚曾任淮海实验剧团团长。
吴石坚(1916-2000),沭阳颜集人,宿(迁)沭(阳)海(东海)地区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沭阳县第二区的创建者之一。全民族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连长、营教导员,后投身革命文艺工作,1944年起先后担任淮海实验剧团团长、苏皖实验剧团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与周信芳一起创办上海京剧院。其艺术理念影响了女儿,两个女儿吴江燕、吴海燕均成长为著名演员。
吴石坚和夫人汤化葵晚年合影
1942年3月,李一氓出任淮海区行署主任,发现这里有不少京剧票友,于是,在李一氓的主持下,1943年3月,一个为抗日战争服务以演唱京剧为主的淮海实验剧团在泗沭县裴圩成立了。
当时的淮海区,专业京剧班子极少,专业京剧艺人也很难找到。建团初期,真正科班出身的艺人只有方樵(艺名方金铃),原为沭阳庙头“大水缸”京剧科班的高材生。他能唱能做,能文能武,熟悉各个行当的腔调,乐器伴奏也能打能拉,是个多面手。沭阳沦陷后,方金铃宁愿饿死也不给鬼子汉奸唱戏,几乎靠行乞来养活自己和老娘。吴石坚任沭阳县第二区区长期间,把他安排在区中队担任文化教员。沭河大队宣传队改为沭海剧社后,又把方金铃调到剧社,拿手戏《打渔杀家》就是他教会大家的。淮海实验剧团一成立,李一氓点名要方金铃,吴石坚只能忍痛割爱。不久,他自己也调到了剧团。
淮海实验剧团首任团长由淮海地委敌工科科长蒋馥兼任,吴石坚虽为第二任团长,却是首位专职团长。他一上任,便选调一批京剧票友,从军队文工团中调来一些音乐工作者,又从淮海中学选招20多名学生加以培训。剧团成员逐渐以干部、教师和青年学生为主体,加上方金铃、陈震等少数京剧艺人。他还开出了京剧演出所需各种戏服道具以及戏箱,请李一氓通过社会关系到敌占区购买。先后在北平、天津、苏州、青岛等地买了两副完整的戏箱运回淮海区。接着,又置办了可随时拆装的舞台装置,以及用朱红缎子做的华丽大幕,演出时还配有照明的汽灯。对于一个在抗日根据地刚刚成立的剧团来说,这样的装备确实少见。
淮海实验剧团合影
吴石坚要求团员们刻苦学习京剧各项业务技能,更好地为抗日大局服务。他对《贺后骂殿》《失空斩》《辕门斩子》《汤怀自刎》等一批传统戏进行加工改编后演出,激发干群的爱国热情。反映根据地生活的革命现代戏《反正》《三星落》《懒龙伸腰》等也陆续排练演出。剧团每到一地,群众都闻风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挤得连树上、土岗上都是看戏的人。每当演到关键环节,群情激昂,群众振臂高呼抗日口号。
1944年,郭沫若在延安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党中央作为整风辅助文件下发。李一氓将其改编成大型历史京剧《九宫山》。吴石坚随即组织精兵强将创排。方金铃担纲导演,赵坤饰演李自成,吴石坚饰演李岩,她的妻子汤化葵饰演陈圆圆。《九宫山》人物众多,气势磅礴,一经上演,随即享誉苏北大地,成为淮海区抗日戏剧的一座里程碑,与同时期出现的《甲申记》《李自成》等戏剧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南明史剧”现象。剧团的足迹也走遍了苏北的盐阜、淮海两个根据地,还到新四军军部驻地黄花塘一带演出。张云逸副军长、赖传珠参谋长接见吴石坚时说,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你们来军部演出《九宫山》这样有教育意义的京剧很及时,尤其对全军的干部战士很有教育意义,希望你们多演,让所有的干部战士都能看到。
李一氓改编的京剧《九宫山》演出剧照
吴石坚用多年的带兵经验管理剧团,为剧团装备了武器,使之成为一个有武装自卫能力的文艺团体,并在瓦解敌军的斗志中发挥了独特作用。1945年沭阳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在章集区,处于柴米河与柴南河之间,距沭阳县城仅10公里。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反攻阶段,沭阳县委谋划收复沭阳县城,专门请在县城开书店的地下工作者曹啸东绘制详细的城区地图。地图送到县委手中时,正巧淮海实验剧团在此演出。吴石坚突发奇想,安排一场演出在距离县城最近的敌伪据点附近。剧团在柴米河东岸鸣锣开演,河西即是敌人的碉堡。一开始,伪军还鸣枪示警,但听着听着,竟入耳动心,陶醉其中,甚至在戏的紧要处、精彩处鼓起掌来。吴石坚创作并主演的时装京剧《反正》《洪泽湖》开演后,一些伪军还偷偷跑过来看戏。不少伪军在戏剧宣传的攻势下唤醒了民族意识,反正倒戈,趁天黑渡过河来投降,没用一枪一弹,用“戏”把拱卫县城碉堡的敌军“攻”了下来。
1945年9月淮阴解放,淮海实验剧团进驻淮阴,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后更名为苏皖实验剧团。1949年进驻上海,易名华中京剧团,后演化、发展为上海京剧院。自此,以延安平剧院为前身的中国京剧院与以淮海实验剧团为前身的上海京剧院,南北相望,各鸣一枝,成为当代中国京剧的两座艺术高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