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38年,47岁的陈钟书一人刺死14名日军,遗体被战士们用担架抬回

0
分享至

下面这张照片中的遗体,便是47岁的陈钟书。他在台儿庄战役中,弹尽粮绝后与日军拼起刺刀,在刺死了14名日军之后,终于体力不支殉国,遗体被战士们用担架抬了回来。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陈钟书直至殉国这一刻,手仍然保持着持枪拼刺刀的姿势,紧握的双拳仿佛仍在随时准备与日军搏杀。

陈钟书16岁加入滇军,因为身体瘦弱年纪小,参军之初被安排在炊事班。陈钟书性格要强不服输,在炊事班坚持训练,很快转入作战部队当战士,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炊事兵升任为滇军中颇具威名的“铁血教官”

即便不熟悉陈钟书的为人,也能轻易从“铁血”二字中看出陈钟书的性格。是的,陈钟书对于训练要求非常严苛,即便是对自己也是如此。陈钟书在拼刺刀的训练时最严厉,不仅要求士兵加练,甚至在练习的时候还要在枪前端挂上砖头增重。



陈钟书的说法是,训练时多流汗,作战时少流血。只要是陈钟书带出来的兵,拼刺刀的水平就没有低的,毕竟你很那战胜平时挂砖头练习拼刺刀的人,他们的技巧、速度和臂力,要远比普通人更胜一筹。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陈钟书的拳拳报国之心再难抑制,遂主动递交了请战申请。这种主动请战的举动,在国民党军中实属罕见,避之不及的军阀自然乐于成全。陈钟书不管这些,只思报国,临行前回家与家人告别时,气氛格外悲戚。

家人舍不得陈钟书奔赴前线与日军拼命,陈钟书也舍不得家人。但抗日大义当头,只能舍弃小家,遂在临行前跪地向父母磕头告别。陈钟书并非是矫情之人,只因他此去就没打算活着回来,做好了与日军拼杀到底的决定。



陈钟书出发之后,发誓不杀退日军绝不返乡,亲自率领542旅奔赴阵地。彼时,日军的攻势非常猛烈,武器装备也占据优势,若想抵挡住日军的兵锋,只能殊死一搏方能拼出一线希望。在陈钟书的带领下,542旅官兵士气大振,抵挡日军冲锋时每次都以命相搏。

整整五天五夜,陈钟书率领542旅官兵死战不退。尽管拼尽全力,战局却还是逐渐陷入不利局面,终于来到了弹尽粮绝的绝境之中。陈钟书自知再战下去难以生还,遂在一次击退日军冲锋后,连夜写了一篇家书,向家人表达了准备以死报国的志向。

陈钟书当兵多年,却一生节俭,军旅生涯从未铺张浪费,身上的军装补了又补,被同级别的国民党军官视为“异类”。陈钟书不是守财奴,军饷也不低,却坚持每月用自己的军饷照顾穷苦士兵,以及接济那些阵亡战友的家属,这才导致自己虽然是将军,却完全没有国民党将军的气派。



但陈钟书此举,却让他在士兵之中的威望不断攀升,这也是陈钟书率领542旅与日军死战不退,却仍然能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在士兵眼中,陈钟书完全没有军官的架子,反而更像他们的父母,生活对他们照顾有加,训练中仿佛是严厉父亲,战斗中又永远冲锋在前。

这一天,陈钟书带着弹尽粮绝的官兵们迎接日军新一轮的冲锋。面对越来越近的敌人,陈钟书率先跃出了掩体,插上刺刀冲入日军的队伍之中,见人就捅,逢敌便刺。在陈钟书的带领下,剩余战士们也豪气冲天,纷纷上刺刀冲出去与日军肉搏。

这些士兵平日里的训练都是陈钟书亲自来抓,拼刺刀的训练更是加重坚持,如今即便面对拼刺刀技术过硬的日军,也丝毫不落下风。陈钟书虽然当时已经47岁,但展现出来的体能和作战技巧,仍然处于巅峰状态。



顽强的意志支撑下,陈钟书端着刺刀杀入敌阵,利用过硬的刺刀技术,放倒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日军也刺伤了他。只不过,肾上腺素的刺激下,让陈钟书完全忘记了疲惫和伤痛,眼里能看见的只有下一个敌人。

就这样,陈钟书用燃烧生命的方式与日军搏杀,创造了以单人击杀14名日军的壮举。最终,陈钟书因为失血过多失去了意识,倒下去就再也没能站起来。但陈钟书直到阵亡这一刻,紧握钢枪的双手仍然没有放松,是战友费了好大的力气,这才从他手中取走了钢枪,用担架将他的遗体抬了回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洞察用户三大趋势,九牧浴室柜“破圈”启示录

洞察用户三大趋势,九牧浴室柜“破圈”启示录

司库财经
2025-09-15 17:13:18
你见过最无耻的人啥样?网友:第三个太恶心了,幸亏我身边没有

你见过最无耻的人啥样?网友:第三个太恶心了,幸亏我身边没有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4 17:11:57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病在沪逝世!曾建成上海首个大科学装置,4月仍在作报告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病在沪逝世!曾建成上海首个大科学装置,4月仍在作报告

上观新闻
2025-09-15 17:14:04
深圳一市民捡到2267.83克巨型金条

深圳一市民捡到2267.83克巨型金条

深圳晚报
2025-09-15 19:38:21
新华社重磅发声,罗永浩赢了!

新华社重磅发声,罗永浩赢了!

深度报
2025-09-14 22:29:27
昔日陕西餐饮龙头,被1.35亿拍卖

昔日陕西餐饮龙头,被1.35亿拍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9:28:02
新华社发布“讨贼檄文”:思想殖民已经严重侵蚀我们的民族文化

新华社发布“讨贼檄文”:思想殖民已经严重侵蚀我们的民族文化

满子典频
2025-09-15 17:30:11
西贝正式发布道歉信:“绝对权威者”贾国龙的一次大败

西贝正式发布道歉信:“绝对权威者”贾国龙的一次大败

锌财经
2025-09-15 16:21:10
中美首轮会谈结束,美国要的,中国给不了;中国要的,美国不想给

中美首轮会谈结束,美国要的,中国给不了;中国要的,美国不想给

大道无形我有型
2025-09-15 16:45:59
俄乌锋线早班车:俄军管道兵全部阵亡,乌军3地传捷报

俄乌锋线早班车:俄军管道兵全部阵亡,乌军3地传捷报

史政先锋
2025-09-15 12:02:38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卷史
2025-09-15 11:50:59
难怪一提到给农民涨养老金,就强烈反对,原来都是这些人从中使坏

难怪一提到给农民涨养老金,就强烈反对,原来都是这些人从中使坏

一针见娱
2025-09-13 23:25:04
下架“罗永浩套餐”,暂停开放后厨参观!西贝或就“冷冻西兰花”发公告!门店被曝疑似用漏勺疏通下水道,客服最新回应

下架“罗永浩套餐”,暂停开放后厨参观!西贝或就“冷冻西兰花”发公告!门店被曝疑似用漏勺疏通下水道,客服最新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20:23:07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815号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815号

新华社
2025-09-15 17:03:24
河北一高中收2700元教辅费?教体局通报

河北一高中收2700元教辅费?教体局通报

界面新闻
2025-09-15 19:22:15
天罗地网下,佩通坦被装进了“口袋”指控中

天罗地网下,佩通坦被装进了“口袋”指控中

寰宇大观察
2025-09-13 19:27:01
真保级了!阿莫林上任以来曼联31轮31分,除升降级球队外英超垫底

真保级了!阿莫林上任以来曼联31轮31分,除升降级球队外英超垫底

直播吧
2025-09-15 15:50:08
台海观澜 | 还对国民党抱有期待吗,“馆长”泼凉水了

台海观澜 | 还对国民党抱有期待吗,“馆长”泼凉水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11:10:03
热搜爆了!西贝道歉,10月1日前全国门店调整!于东来: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热搜爆了!西贝道歉,10月1日前全国门店调整!于东来: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4:05:40
前华人首富赵长鹏回国!痛快交531亿罚款,成全球最相信美国大冤种

前华人首富赵长鹏回国!痛快交531亿罚款,成全球最相信美国大冤种

不写散文诗
2025-09-14 16:10:13
2025-09-15 21:27:00
野史日记 incentive-icons
野史日记
资深历史自媒体、头条专栏作家
1644文章数 53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 新旧车都在涨价

头条要闻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 新旧车都在涨价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数码要闻

美光先发优势遭重挫!NVIDIA叫停首代SOCAMM内存开发:转向SOCAMM2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