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盼了很久的一天,是马老师“音为健康 ,声生不息”的专题讲座的日子,今天大暴雨,但是并没有挡住大朋友小朋友们学习的热情,我们的讲座就在风声、雨声、音乐声和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了。
追本溯源,懂五音才懂发声根脉
马良老师开篇从五音起源讲起,《周礼》里的古老音律、道教文化中的修身应用、五行学说融合出的音乐哲学…… 原来宫商角徵羽不只是简单音阶,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源密码!
五音联脏腑,健康发声有了 “保护网”
五音对五行,五行对五脏,五脏对六腑,五音和身体器官的关联!宫音属土养脾胃,商音似金调肺气,角音像木舒肝郁,徵音如火强心能,羽音若水滋肾元 。马良老师拆解每个音阶对应脏腑的养护逻辑,教大家借练声调养身体 。
人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连通,依靠的是气机在七经八脉中的运行。而声音的产生则源于声带的震动,而震动又需要气息的推动。天地之间充盈着气,本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然而现实中,我们常感“有气无力”或“气不够用”,问题往往在于未能掌握正确的发音机能和科学的气息运用方法。因此,找到符合自然和生理规律的发音方式至关重要。
五行发音与脏腑的联动:
五行木对应脏腑肝,养生音为嘘(xu)
五行木对应脏腑心,养生音为呵(he)
五行土对应脏腑脾,养生音为呼(hu)
五行金对应脏腑肺,养生音为呬(si)
五行水对应脏腑肾,养生音为吹(chui)
了解完联动关系后,就能理解马良老师讲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了,我们的身体如流水,声音是气息流动的表现,发声=推动气血运转的“动力源”,脏腑的“锈”源于静止,生命的“活”在于运动和气息流动发声,这里也是呼吁大家每日用声音“转动”身体的门轴,让气血活水长流。
讲解完知识点以后,马良老师就开始带着大家进行了实操训练,总结为四个步骤,第一站直了,第二吸满气,第三张大嘴,第四舌放平,嗯,就这些,看上去很简单对不对,嗯,是看上去。
今天来的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有上台的机会,马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先做一遍自我介绍,老师调整完以后再重复一次同样的话,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不论是从站姿,还是声音给人的感觉立刻不一样了,这就是声音的自然方式出来的力量吧。
在练习期间有一位小朋友出现了头晕的情况,老师说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接着就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一个简单的动作,练习完就能有改善,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以致用啊。
下课前,我们分成少儿组和成人组,跟着马老师练习科学发声,窗外暴雨如注,教室里声音朗朗,此起彼伏,与密集的雨声交织在一起。那一刻的声音,无比美好。
课程结束后,每位同学的感受都是说心里好痛快啊,把积压很久的坏情绪随着气息幻化成声音都喊了出来,而且嗓子很舒服,身体很松弛!就如马老师所说的大雨的寓意:洗涤、净化、重生,让身体回归本源,让声音回归婴孩,感受身体的自然状态,感受心里的内在空灵,这种感受的核心更契合了马良老师“音为健康,声生不息”的主题。
声音的舒展带动了情绪的疏通,身体的轻松呼应了内心的通透,最终在“喊的畅快、说的有力”中我们找到了圆满的释放。愿我们带着这份“想说就说、说即有力的”笃定,去迎接每一个表达的时刻。
感谢马良老师,感谢桑老师,感谢你们的付出。
马良老师分享的“音为健康 声生不息”安仁书院场专题讲座圆满结束,以爱收尾,感谢所有的参与者:
马良老师说:我爱你们,我爱自己,我爱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