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是湖北省境内长江中上游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水系,它发源于利川市,自西南向东北横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5个县市,哺育了世世代代土苗儿女,被称为"土苗儿女"的母亲河。境内干流长约235公里。
多年来,受喀斯特地貌影响,水生态涵养能力不足,存在“雨多水少”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依然存在。面对流域治理难题,“十四五”以来,恩施州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优化清江水生态环境。
创新监管方式
设置286名市乡村三级河长,将82条河流、45座水库、601处(条)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构建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的管护网络。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对千吨万人及以上的28个饮用水源地实行赋码管理,通过扫描二维码达到政策宣传、信息更新、饮用水源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等效果。
严把入河关口
制定《恩施市纵深推进河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方案》《恩施市水库“清四乱”专项整治方案》,“十四五”期间,累计排查整治侵占河道、非法围垦等“四乱”问题29个,组建专业清漂队伍,配备打捞船等设备,年均清理漂浮物垃圾10000余吨。编制清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有序开展溯源、命名和编码工作,全面完成170个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任务,整治率达100%、销号率100%。
整治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5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管控工作,行政村治理覆盖率达56.6%,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底色。
实施治理项目
“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资金、银行贷款6亿余元推进水源地保护治理、河湖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项目,完成清江源头煤矿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项目、利川市清江一级支流马前河、三道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和农村环境整治相关项目,有效削减了清江的污染负荷,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改善流域水质
加强城乡污水治理,投入资金3.12亿元,建成污水管网153.9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40公里,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3.01%。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6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22%。推进排污口整治,591个长江排污口已全部整改销号。
强化协调联动
恩施州、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签订《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为全省流域保护提供了示范和样板。恩施市和利川市签订《恩施州清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利川市与重庆黔江、彭水等区县建立省际跨界河流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提升清江上下游污染防治与环境应急能力。
上善若水,功成涌浪千叠;匠心治脉,鱼跃清流万象。通过一系列治理,清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国省控断面(恩施长沙河、落坡坝和利川西门、雪照河、七要口)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流域范围内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生动画卷。
一泓清水、一幅画卷。清江成功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恩施州抓实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动实践,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风情线。下一步,恩施州将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加强污染源控制,开展喀斯特脆弱区专项保护,凝心聚力推动生态持续向好,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恩施。
来源:恩施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利川市分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