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
谈恋爱,对方消息晚了回,内心就上演悲情大戏。
工作时,领导眼神不对,你就反复琢磨自己做错了什么。
结婚后,老公突然健身,你就开始焦虑他是不是背叛婚姻?
我们拼命想抓住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被看见、被在乎。
结果事与愿违,我们硬生生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草木皆兵。
我们把这种“焦虑、拧巴而做作”的状态,叫做“缺爱”。
而,墨多先生在《自渡》里,却给了它一个更刺骨的名字——“情感乞讨”。
是的,我们不是在付出爱、享受爱,而是卑微地“要”爱。
当我们内心匮乏,我们就会像个乞丐一样,伸手向身边人求爱,来试图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01.
- 你的歇斯底里,不过是内在小孩在哭泣
我们这种乞讨式的爱,有多可怕?
书里那个叫白梦的女人,就是我们很多人的镜子。
她极度不信任丈夫。
看到丈夫手机弹出一条“那就今天晚上见”的信息,她就瞬间崩溃。
她认定自己被背叛了,像个疯子一样跟踪丈夫。
还要在餐厅里当众对峙,把自己所有的不堪都撕开给别人看。
未料到,对方只是丈夫的一位已婚同事,见面纯粹是为了工作。
那一刻的尴尬与难堪,经历过或者看过俗套爱情剧的人都懂。
很多人把这种“想太多”,称作为自己“太作”。
但《自渡》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根本不是你的错,是你心里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在重复童年的恐惧。
原来,白梦的父亲在她童年时抛弃了家庭。
于是,那个被抛弃的小女孩就永远地停在了过去。
长大后,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她瞬间退回到当初惊恐无助的状态。
为了避免再次被抛弃的恐惧,她会选择性逃避、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采取各种歇斯底里的手段。
亲爱的,看见了吗?
那个让你在深夜痛哭、在关系里失控的,从来不是眼前的这个人,这件事。
而是你心里那个被遗忘很久,一直在哭泣的小孩。
02.
- 停止乞讨,开始“自我供养”
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要一生都被这个“内在小孩”绑架吗?
不,《自渡》书里给了我们唯一的出路:
停止乞讨,开始“自我供养”。
是啊,当你看见你的内在孩子,你就能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疗愈自己。
真正的成长是成年的你,终于有力量抱住躲在角落里卑微无助的自己了。
这个过程,就是“自渡”。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看见,而不是评判。
别再骂自己“你怎么又想多了”、“你真没用”。
试着像一个局外人,平静温柔告诉自己:
“哦,我感觉到不安了。但,没关系,我看见你了。”
看见,就是疗愈的开始。
第二步:追溯,而不是迁怒。
当下一次伴侣没回信息时,请试着问自己:
我现在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是怕他不爱我了,还是怕被抛弃的感觉?
把当下的情绪和童年的伤痛剥离开,你才能斩断轮回。
第三步:给予,而不是索取。
那个内在小孩缺什么,你就由“成年的你”来给予什么。
她缺安全感,你就告诉她“有我在,你很安全”。
他缺认可,你就告诉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当你学会自己给自己喂糖时,你就不再需要别人的施舍了。
最后,你就可以慢慢治愈自己,可以用最温柔的语气对自己的内在小孩说一句:“我不会把你丢在童年,谢谢你成为我。”
03.
- 你的人生,终将化苦为甘
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能救你于谷底的,从来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或某个人,而是你的格局和释怀。”
这句话,是整本书的精髓。
所谓“自渡”,就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终极救援。
它意味着,你放弃了寻找完美伴侣、家庭以及人生的幻想,而是下定决心成为内心充盈、清晰自在、不动声色的强者。
人生海海,风浪是常态。
但从你决定“自我供养”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自己的舵手。
正如书中所说:“山峰自有顶,海洋自有岸。人生起落,自有峰回路转。此刻若你觉得生活苦涩,你要相信,一切终将化作甘甜。”
亲爱的朋友,别再问世界为什么薄情了。
去读读《自渡》吧。
学会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好每一天。
好好爱自己,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你要相信,其实一直陪着你的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