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的大堂上,黑面威严的包拯惊堂木一拍,阶下贪官恶霸无不瑟瑟发抖。而在这位青天大人身后,总立着一位英气逼人的带刀护卫,展昭。这一文一武的组合,构成了北宋民间传说中最经典的正义象征。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北宋名臣,以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流芳百世。而展昭的形象主要出自清代经典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其中他被尊为“南侠”,是“三侠”之首。书中描绘他“少年行侠,仗剑四方,好不平事,百里传名”,因久居江南而被尊为南侠。他武艺超群,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手持名剑巨阙(后与妻子丁月华交换为湛卢剑),是个近乎完美的侠客形象。
在《三侠五义》的叙事中,展昭与包拯相遇时还是个江湖游侠。包拯进京赶考途中,在金龙寺遭遇凶僧劫持,命悬一线之际,是展昭出手相救。后来包拯又在土龙岗遇劫匪,天昌镇遭刺客,每次危难时刻,展昭都如神兵天降,救包拯于水火。
当包拯考取功名,受到宋仁宗重用后,他没有忘记展昭的救命之恩。在皇帝面前极力举荐这位武艺高强的义士。起初仁宗对江湖人士并不看重,包拯便精心安排了一场“耀武楼献艺”,让展昭展示十八般武艺。当皇帝亲眼目睹展昭的高超武艺后,不禁龙颜大悦,当即册封他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并赐予“御猫”封号。从此,展昭便在开封府安身,成为包拯最得力的护卫和助手。
月下相逢,生死相随
夜色中的客栈灯火摇曳,年轻的包拯与同样年轻的展昭在此初次相遇。那时的包拯还是个寒门书生,背负着改变命运的期望进京赶考;而展昭已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南侠”,一柄长剑行走天下。两人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把酒言欢间尽是少年意气。短暂的相遇后,各自踏上旅程,包拯继续赴京赶考,展昭则继续他的江湖行侠。
命运却很快让两人再次相遇。包拯行至金龙寺借宿,不料该寺僧人凶残成性,竟将包拯囚禁欲加害。危急时刻,一位从寺中逃出的僧人恰被展昭所救。得知恩人包拯遇险,展昭立即飞身前往,以绝世武功击溃凶僧,救出奄奄一息的包拯。这一次,展昭不再离开,而是亲自护送这位文弱书生安全抵达京城。
包拯金榜题名,入仕为官后,始终铭记展昭的救命之恩。当他成为宋仁宗信任的重臣时,便向皇帝力荐展昭。然而仁宗对江湖侠客的能力心存疑虑。包拯不动声色地安排了一场“偶遇”,当皇帝驾临酒楼时,展昭在楼下空地展示了他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武功:轻功跃上高楼、袖箭百步穿杨、长剑舞若游龙。宋仁宗看得目瞪口呆,这才相信江湖中真有如此能人,当场封他为“御前带刀侍卫”。
从此,展昭结束了江湖漂泊,留在包拯身边。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包拯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展昭则仗剑执法,将那些权贵罪犯捉拿归案。在开封府数十年间,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风浪,惩治了无数贪官污吏,也因此结下了生死情谊。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无数权贵,而展昭的剑,则成了包拯生命最坚实的保障。
包拯与展昭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开封府的虎头铡寒光凛冽,包拯攥紧惊堂木的手微微颤抖,这一次,跪在铡刀前的竟是生死之交展昭。这场惊动朝野的“青龙珠案”中,御前侍卫统领王干奉旨追查太后救命药失窃案,却滥用职权屠杀无辜百姓。展昭目睹王干下令斩杀盗珠侠女聂小红的父母时,横剑挡在百姓身前大喝:“王大人,你这叫办案还是杀人?”
王干当即举起皇帝玉佩斥其抗旨。按宋律,抗旨者当诛九族。庞太师趁机发难,在朝堂上痛斥包拯纵容下属:“若今日不斩展昭,便是包大人欺君罔上!” 公堂内外死寂,包拯望着展昭平静的眼神心如刀绞,这位护卫甚至主动示意张龙赵虎按住为他求情的江湖义士,以免牵连更多人。
当王朝含泪抬起虎头铡时,开封府外忽然涌来黑压压的百姓,山呼海啸般的“青天饶命”声震屋瓦。千钧一发之际,聂小红携解药救活太后,八贤王疾驰宣旨赦免展昭。
包拯的最后心愿
1062年的开封府后堂药香弥漫,六十三岁的包拯已是油尽灯枯。床榻前白发苍苍的展昭紧握他枯瘦的手,听到老友用尽最后气力嘱咐:“我走之后,你当夜就离开……从此莫问江湖,更莫留朝堂!”
包拯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刚正不阿的形象背后,是展昭的剑挡下无数暗杀;那些被惩治的权贵不敢动受皇帝庇护的包青天,却必会向失去靠山的“御猫”复仇。
等到六十七岁的展昭早非当年耀武楼飞檐走壁的少侠,史载包拯初遇展昭时对方“年约二十上下”,至此已近古稀,常年搏杀积累的暗伤让他连握剑都吃力。
看着泣不成声的老友,包拯最后补了一句更深的牵挂:“我那些不懂武功的儿孙……劳你暗中看顾。” 江湖人重然诺,他重重叩首时,额间沾满了青砖上的尘埃。
江湖再无“御猫”
包拯咽气当夜,开封府后门悄然驶出一辆柴车。车中人不带官印不佩剑,就像普通老农般消失在汴梁街巷中。此后关于展昭的踪迹,史家与说书人争论不休,主要有三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就是,妻子丁月华早年在茉花村等他归隐,或许这对侠侣终于泛舟西湖。有渔民称见过白发夫妇清晨练剑,剑风过处芦花如雪,这符合民间对侠客“事了拂衣去”的浪漫想象。
还有更残酷的,庞太师余党曾扬言要“诛尽包拯爪牙”,而重文轻武的宋朝对武人极苛刻。若展昭真遭围杀,史官未必会为“虚构人物”留一笔,毕竟《宋史》中连包拯事迹仅百余字,何况他的护卫。
还有,包拯死后二十年,其幼子包绶返乡途中遭山匪截杀,突然有白发人掷出碎石击溃匪帮。待家丁追赶恩人,唯见林间闪过湛卢剑的残光,那把展昭与丁月华定亲时交换的佩剑。
不过关于展昭这个人物,还有很多传奇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