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除夕,央视春晚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无数家庭中,而山东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外的野地里,一场隐秘的盗掘行动正在夜幕下进行。
以秦某为首的盗墓团伙,趁着万家团圆的守岁之夜,潜入了村东一片看似普通的农田。他们目标明确:一座深埋地下的春秋时期高等级墓葬。
秦某是滕州本地人,早年经营过服装生意,也尝试过养殖业,但均未成功。后来他转行做起古玩买卖,却因缺乏专业鉴别能力,多次收购到赝品,最终血本无归。
屡次创业失败后,他将目光投向了非法盗掘活动。据办案人员透露,秦某对历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家中收藏了大量考古专业书籍和地方志资料。
更令人惊讶的是,警方在其住所搜出一本厚达百余页的手写笔记,系统地记录了滕州地区的历史沿革、青铜器鉴定方法、古代葬俗制度等专业知识,其细致程度甚至超过了一般爱好者的研究范畴。
在充分准备后,秦某开始招募同伙。这个团伙成员大多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身体素质较好,能够胜任高强度体力劳动。为确保盗掘精度,秦某还特意聘请了一位退休的考古工作人员担任技术顾问,负责辨别文物真伪和判断墓葬年代。
除夕当晚,趁着村民都在家中团聚守岁,团伙利用专业工具精准定位墓室位置。他们采用垂直挖掘方式,直接将盗洞打至椁室中心。
当进入墓室时,眼前的景象让这些盗墓者目瞪口呆:大量青铜礼器、玉器、乐器等随葬品保存完好,其规格之高、数量之多远超预期。由于文物数量庞大,他们不得不分两次进行盗运,最终盗取各类文物200余件。
得手后,秦某迅速通过地下文物市场销赃部分文物,非法获利超过300万元。然而巨额利益很快引发内部分歧,团伙成员因赃款分配问题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导致一名成员受重伤。
这起械斗事件引起了当地警方注意,最终揭开了这起特大盗墓案。
滕州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经过6个月缜密侦查,成功破获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追回全部被盗文物229件。经专家鉴定,这批文物中包含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46件,其余为一般文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件春秋时期的“倪公戈”上刻有12字铭文:“倪公克父,择其吉金,作其元用”,这是目前首次发现的带有此类铭文的文物。
同时出土的还包括直径近一米的青铜盘、风格类似越王勾践剑的佩剑,以及成套的编钟、石磬等礼乐器。这些文物不仅制作精美,更为研究山东地区古倪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办案人员在清点赃物时注意到,秦某对考古研究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是一位“勤奋好学”的盗墓贼。
办案人员及文物专家对秦某的系统化学习与操作能力表示惊讶。他不仅撰写了详实的盗墓笔记,更收藏了大量考古学专著与历史文献,其知识结构甚至不逊于专业学生。
有专家惋惜道,秦某“是个人才”,若这些努力用于正途,他或许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考古工作者,可惜才智用错了方向。
尽管文物已被追回,但盗掘行为对墓葬原址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考古专家痛心地说,盗墓贼的粗暴挖掘方式使得许多重要考古信息永久丢失,这给历史研究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2018年,该案在滕州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秦某等人盗掘古墓葬的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依法判处秦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50万元。其余团伙成员也分别被判处三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起案件暴露出农村地区文物保护的薄弱环节。事后,当地文物部门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并建立了群众举报奖励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