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有事协调,光等人、跑部门就得好几天,现在手机上点一点,问题很快就有回音!”近日,城口县龙田镇村民周大叔看着家门口刚修好的便民步道,忍不住为镇里的“141”智治平台点赞。如今在龙田镇,从矛盾化解到民生响应,从应急避险到服务便民,数字技术正让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也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顺心。
智调“邻里事” 纠纷化解不“卡壳”
“隔壁养殖场养了70多头猪,喂猪的饲料堆在边上,猪粪便的味道到处飘,连带着化粪池流出来的水都有异味,我们几户邻居实在受不了!”前不久,龙田镇团堡村村民找到网格员,语气中满是无奈。养猪户也觉得委屈:“手续都是合法的,化粪池也按要求建了,该做的都做了,怎么还有意见?”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网格员接到反映后,立即通过“法治·渝解忧”平台上报。平台迅速启动协同化解机制,将案件转至城口县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再由中心派单给县生态环境局。第二天,执法人员就来到村里核实,最终达成和解,不再因正常养殖产生的轻微异味过度争议。
如今,龙田镇的矛盾调解不再是“面对面耗着”,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联动县级部门力量,今年已高效化解养殖纠纷、土地边界争议等问题110余件,平均处理时间较以往缩短60%,村民满意度达95%以上。
快办“民生愁” 诉求响应不“拖延”
“我们村安置点的垃圾池总堆得满满的,清运车路过还撒了一地污水,夏天臭味特别大,影响大家生活!”今年8月初,龙田镇四湾村村民杜大哥拨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语气焦急地反映问题。
让他意外的是,挂了电话不到1小时,镇里就有工作人员回电,详细询问垃圾池位置、堆积情况;当天下午,镇环卫所工作人员就赶到村里查看,还召集村民了解日常垃圾产生量。“以前反映问题,总担心石沉大海,现在不仅解决得快,还会主动反馈进度,太贴心了。”李大哥满意地说。
这背后,是12345热线与数字重庆建设智治平台深度融合构建的“接诉—派单—处置—反馈”闭环机制。今年以来,通过这一机制,镇里已解决垃圾清运、路灯维修、饮水管道检修等民生实事140余件,90%以上的问题在3天内得到回应,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守护“平安线” 预警叫应不“漏人”
“张阿姨,明天有强降雨,您家住在地灾隐患点附近,今晚得转移到村活动室暂住,我帮您收拾行李!”8月10日傍晚,龙田镇收到县气象局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后,通过“141”平台第一时间筛选出全镇23户居住在高风险区域的村民,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各村网格员、村干部进行“叫应”。像张阿姨这样的独居老人、残疾人,还安排了“一对一”网格人员,上门协助转移。当晚,没有一户因灾受损。
“以前一到下雨天,我就整夜睡不着,总担心妈妈的安全,现在好了,每次有预警,网格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还发妈妈转移后的照片,在外地打工也能安心。”张阿姨的儿子在电话里感慨地说。如今,龙田镇依托“141”平台,不仅能精准推送预警信息,还能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实现“兜底”帮扶,今年已累计完成临灾转移60余人次,用数字力量筑牢了群众的安全防线。
龙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矛盾难化解”到“纠纷快平息”,从“诉求难响应”到“民生快解决”,从“预警靠广播”到“叫应点对点”,龙田镇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抓手,让基层治理有了“智慧大脑”,也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智治动能”。(徐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