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楼市,已经变得让人看不懂了。
一位在上海住了二十年的老同学说,我亲眼见证了过去房价一路飙升,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从来没见过的。
确实,一线城市作为中国楼市的风向标,正在出现一些令人深思的怪象。
量升价跌:房子越卖越多,价格却越来越低
最让人困惑的现象是,成交量在上升,价格却在下跌,这完全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025年前7个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上涨了12.2%,上海上涨了16.5%,深圳更是大涨30.5%,按理说,成交量上涨应该推动价格上升,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2025年7月,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平均下跌了1%,创下了自2024年10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北京下跌1.1%,广州下跌1.0%,上海和深圳均下跌0.9%。
这种以价换量的现象说明,卖家们都在竞相降价套现,生怕晚一步就卖不出去了,曾经奇货可居的一线房产,如今却需要靠降价来吸引买家。
豪宅火爆与普通住宅冷清同时存在
第二个怪象是,豪宅市场火热,普通住宅市场冰冷。
202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20城市总价1000万以上的豪宅成交了2.1万套,同比增长21%。四个一线城市千万级豪宅成交达1.6万套,增长15%。
上海的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上半年总价1000万以上的住宅成交占比为27.83%,北京为22.5%。
这意味着上海每卖出4套房子,就有1套是千万级的豪宅。
普通住宅市场却异常冷清,尤其是刚需楼盘,去化速度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钱人在抢购豪宅,普通购房者却犹豫不决。
一线城市首次出现集体下跌
第三个怪象是,一线城市首次出现集体下跌。
2025年5月,四大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全部下跌,这是2025年以来的首次集体下跌现象。
北京下降0.8%、上海下降0.7%、广州下降0.8%、深圳下降0.5%。
过去,一线城市总是涨先领涨,跌最后跌,甚至在某些时期,当二三线城市下跌时,一线城市还能保持稳定或上涨。
但现在,一线城市也开始顶不住了。
就连一直以来表现相对坚挺的上海,也在5月份出现了转跌的现象,这说明市场的调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个怪象是:政策在不断放松,但效果却有限
2024年底以来,一线城市纷纷调整房地产政策,北京、上海松绑限购政策,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在五环外(北京)、外环外(上海)购房不限套数。
还有降低首付比例、优化公积金贷款条件等措施。
但这些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却相当有限,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反弹,反而继续下行。
同样的刺激手法,为什么现在表现的却差强人意,这些怪象的背后,是房地产市场基本面的根本变化。
供需关系已经逆转,全国已有6亿栋房屋,96%的家庭拥有至少1套房产,其中超过40%的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房产,房子已经比人多了。
购房预期彻底改变,过去人们相信房价永远涨,现在这种信念已经动摇,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
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居民负债率已飙升至137%,月供占收入比例超过60%,很多人已经无力承担高房价,甚至担心未来收入稳定性。
这些都告诉我们,房地产的时代已经变了。
首先,买房不再是无脑赚钱的投资,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地段、品质,而不是随便买都能赚。
其次,分化将成为常态,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地段、不同品质的房子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可能相对坚挺,但非核心区的普通住宅可能面临更大的下跌压力。
最重要的是,房子正在回归居住本质,投资属性正在减弱,居住属性正在增强。
一线城市出现的这些怪象,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