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期26个省份审计部门公开了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经查阅梳理发现,其中6个省份在“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骗补及违规使用国补资金的情况,涉及总额超过1亿元。
据悉,骗补手段多样,包括虚构交易、提供虚假材料、以旧顶新、更换铭牌、编造购机流水、经销商与企业串通骗补等。部分地方还存在商品涨价套补、审核把关不严、重复补贴等问题。
具体情况如下:
湖南省:
汽车置换、农机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被骗取或违规使用,涉及金额约9373万元。
黑龙江省:
13个县部分经销商通过以旧顶新、更换铭牌等方式使用旧机具、样机、劣质农机等骗取补贴资金;
个别生产企业伙同4个县12家经销商,以零元购机诱惑农户或与农户串通编造虚假购机流水等手段,虚假销售劣质打捆机骗取补贴资金。
重庆市:
3家经销商在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期间涨价,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15家经销商通过虚构家居交易、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协助顾客获得或骗取套取以旧换新补贴93.08万元。
河北省:
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未按标准或重复补贴152万元,涉及石家庄、沧州、邢台等9市;
个别地方家电承办企业临时提价,某市3家家电企业活动期间销售价格、备案价格均高于近3-5个月的销售价格。
山东省:
因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向67名不符合条件的车主违规发放汽车置换更新等补贴68.62万元。
甘肃省:
少数民营企业虚假销售骗取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
针对上述骗补行为,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均采取严厉措施。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时,在地方上,部分省份也在强化监管措施,如山东设置了“市级审核+省级复核”两道程序,重庆构建“企业+区县+公安+纪检+群众”五方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监测交易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官方数据,去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总规模为3000亿元,而今年这一额度增至5000亿元。同时,强化全流程监管。
除了国补资金骗补行为外,上述地方审计也发现一些国补资金兑付不通畅、不及时等问题。
比如,山东部分消费者因提交非一类银行卡而无法及时兑付补贴,涉及补贴1170.1万元。
黑龙江家电和汽车补贴资金兑付缓慢。13 个市申请提交的汽车补贴数量22473 辆,各级商务部门仅审核通过9932辆,兑付540辆补贴金额863万元。
消费品国补资金兑付慢,一些商家就只能先垫付资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方也优化审核机制,提高资金兑付效率。
如山东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发放流程由此前的“市级审核—省级复核—发放补贴”调整为“市级审核—发放补贴—省级复核”,缩短申领时间。同时,山东还建立了家电以旧换新资金预拨机制,最高预拨80%资金给企业,减轻企业资金垫付压力。
最后提醒大家,2025年第四批690亿元国补资金将于10月下达,覆盖家电、汽车等品类,持续至12月31日。想要换新的抓紧了。
编辑:c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