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st焦化
来源:雪球
提到股市分析,很多人会觉得满是复杂公式和专业术语,望而却步。其实股市涨跌有规律,投资决策有方法。今天,我们就用生活化的例子带你看懂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形成一套小白投资者都能使用的投资策略。
一、长期看基本面,短期别被 “狗” 带偏
很多人炒股时会困惑:明明公司业绩好,股价却不涨;有时公司没动静,股价却疯涨。用一个通俗的 “遛狗理论” 解开了这个谜题 ——股价和公司基本面的关系,就像人和狗散步:
长期看,人和狗的方向一定一致(股价最终会回归基本面);
短期看,狗会到处乱跑:一会儿冲到前面,一会儿落在后面(股价会因为情绪、资金等因素偏离基本面)。
但无论狗跑多远,拴狗的绳子不会断(长期基本面会拉回股价)。
别让 “短期波动” 毁掉长期判断
虽然长期规律有效,但短期的 “狗跑太快” 或 “跑太慢”,很容易让人慌了神。比如 2008 年有位投资者,明明判断对了 “黄金长期会涨”,却因为短期波动太大,账户爆仓被迫离场,结果后来黄金真的涨了一倍 ——看对结果,却输在 “等不起过程”。
注意:分析师能算出股价的合理区间,但没人知道股价什么时候会到这个区间。普通人要做的,一是控制风险(比如永远不满仓),二是保持耐心,别倒在 “黎明前的黑暗”。这就是 “敬畏市场” 的本质:哪怕再有把握,也要留后手。
二、策略研究的核心
很多人炒股喜欢先问 “买什么股”“哪个热点火”,但策略研究的核心,是先解决 “买不买” 的问题—— 这是从 “0 到 1” 的关键,比如经济不好时,再牛的热点也可能套人;经济好时,哪怕买指数也能赚钱。
而判断 “买不买”,最经典的工具是 “美林投资时钟”,它用 “经济增长(产出缺口)” 和 “物价(通胀)” 两个维度,把市场分成 4 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赚钱资产:
衰退期(经济差、通胀低):买债券(比如国债,稳赚利息);
复苏期(经济好、通胀低):买股票(企业赚钱多,股价涨);
过热期(经济好、通胀高):买商品(比如铜、原油,供不应求涨价);
滞胀期(经济差、通胀高):持现金(股票债券都不涨,现金最安全)。
中国版 “美林时钟”:加个 “流动性” 更好用
这个规律在 2001-2012 年的中国特别准:比如 2009 年经济复苏,股市大涨;2011 年滞胀,现金最靠谱。但 2013 年后有点 “失灵”—— 比如 2015 年 A 股大牛市,按原时钟算却是 “衰退期”,该买债券才对。
这个工具:加入 “流动性” 变量(也就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把 4 个阶段变成 7 个阶段。这样一来,模型就覆盖了 “钱松不松”“企业赚不赚钱”“大家敢不敢冒险” 三大核心逻辑,能解释 2015 年的矛盾了 —— 当时虽然经济偏衰退,但货币宽松(流动性好),所以股市能涨。
三、股市的 “先行信号灯”
什么是 “流动性”?简单说就是 “市场上的钱多不多”。必定流动性是最先变化的指标,比企业盈利、股价都快,就像开车前的 “转向灯”。
比如 2018 年下半年,当时股市整体还在跌,但 “高股息股”(比如银行、公用事业股)已经不跌了 —— 这就是流动性在改善的信号: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多,先流向最稳的股票。但为啥股市没全面涨?因为当时投资者信心不足,“钱来了,但不敢买”。
流动性带动的 “资产轮动”:债券→股票→商品
流动性宽松时,资产会按顺序上涨:
先涨债券:钱变多,利息会降,原来的债券更值钱;
再涨高股息股票:钱找不到高利息的债券,就去买稳赚股息的股票;
然后全面股市涨:企业能拿到便宜钱扩大生产,盈利预期变好;
最后涨商品:经济变热,需求增加,商品供不应求。
看懂这个顺序,就能提前判断 “该买什么”。
四、长期赚的是企业赚钱的钱
如果说流动性是 “信号灯”,那企业盈利就是股市的 “根基”——长期炒股赚的钱,本质是企业持续赚钱的钱。比如茅台能涨这么多,核心是它每年都能赚更多利润;要是企业年年亏损,股价早跌没了。
分析盈利要抓两个要点:
盈利趋势:企业利润是涨还是跌?比如 2020 年疫情后,医药企业利润大涨,股价也跟着涨;
盈利测算:利润能涨多少?比如一家公司今年赚 10 亿,明年预计赚 15 亿,股价大概率会提前反应这个预期,越是有效的市场,这个预期涨幅跟业绩涨幅越同步。
盈利也有 “周期”:看库存就知道
企业盈利不是一直涨,会跟着 “库存周期” 波动:
主动去库存期:商品卖不动,企业开始 “挥泪大甩卖”,利润会跌(比如 2023 年部分家电企业,库存太多,降价促销,利润下滑);
主动补库存期:商品不够卖,企业赶紧生产,利润会涨(比如 2021 年新能源企业,订单太多,扩产赶工,利润大增)。
现在还有个新变化:随着经济转型,很多企业(比如芯片、新能源公司)的盈利,不再受宏观经济 “总需求” 影响 —— 哪怕整体经济增速慢,这些企业靠技术进步、行业集中度提升,依然能赚钱。
五、A 股的 “时代牛股”:十年一轮换
A 股 30 多年,牛股从来不是随机的,而是跟着 “时代需求” 走。梳理一下不同阶段的 “风口牛股”,普通人看了就知道:炒股要顺大势,别逆着时代干。
未来的风口在哪?大概率还是 “消费升级” 和 “制造业升级”:比如物联网、智能汽车,这些都是政策支持、需求增长的领域。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医药医疗”、“银发经济”。
六、A 股为啥总 “大起大落”?
很多人吐槽 A 股 “涨得猛,跌得更猛”,其实核心原因是: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比企业基本面的波动大太多。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会让大家 “短视”:涨的时候觉得 “还能涨”,追高买入;跌的时候觉得 “要崩盘”,割肉离场。比如 2021 年,很多做 “价值投资” 的基金经理特别难受 —— 他们觉得 “没价值” 的题材股(比如一些小盘股)天天涨,而他们重仓的 “好公司”(比如白马股)却天天跌,甚至有人怀疑自己的投资信仰。
这就是市场的真相:没有永远有效的风格,太执着于一种方法,很可能被市场 “教育”。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只买 “低估值股”,遇到 2021 年的行情就会吃亏;有的只追热点,遇到回调也会套牢。
七、未来十年:为什么是 “股权时代”?
最后给出了一个关键判断:未来十年,中国会进入 “股权投融资时代”,股市的机会比房地产多。
天时:资金从楼市流向股市
住房需求见顶:2020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就像杯子装满了水,再倒就会溢出。
人口结构变化:平均年龄38.8岁,对应"投资高峰"(中年人更愿意买股票、基金)。
地利:产业转型需要股权融资
科技和消费服务企业(如互联网、生物医药)轻资产、高风险,很难从银行贷款,必须靠股市融资。美国80年代从制造业转向科技业时,股权融资比例从35%升到60%,股市随后大涨18年。中国正走类似的路。
普通人如何搭上"时代列车"?
不猜点位,做配置:像美林时钟建议的,衰退期配债券,复苏期配股票。
长期持有,少折腾:美国股市18年大牛市中,有10次回调超过10%,但长期持有者最终都赚钱了。
分散投资,不赌单一赛道:就像吃饭要荤素搭配,既要有消费股"米饭",也要有科技股"青菜"。
普通人的股市生存策略:
这个策略核心,其实就是 “少即是多”:
少追热点,多看基本面(比如企业盈利、行业趋势);
少做短期操作,多等长期机会(别被 “遛狗” 的短期波动干扰);
少满仓冒险,多留安全边际(敬畏市场,永远有后手)。
股市不是 “赌大小”,而是看懂规律、跟着趋势走。哪怕你不懂复杂模型,记住这几点:看流动性(钱松不松)、看盈利(企业赚不赚钱)、看时代(行业在不在风口),再保持耐心,就能在股市里走得更稳。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基金长期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领取课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