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想要一个公道,他有什么错!
就在最近,在经历了800多天的漫长等待之后,地铁诬陷偷拍案终于迎来了二审。
就因为穿的鞋子有反光,何先生就被诬陷成了偷拍犯。
在这之后,因为这起诬陷,何先生遭遇了网暴,丢了工作,可以说输掉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而在一审上诉失败之后,何先生自然是不甘放弃,直接提起了二审上诉。
那么这次上诉,何先生的诉求能如愿以偿吗?
2023年6月11日傍晚,成都地铁的晚高峰还没完全褪去,何先生(社交昵称追风小叶)刚和同学聚餐完,正站在车厢里。
上车时他还主动给一位老人让了座,此刻靠着扶手,心里只想着快点到家。
那天,何先生面前站着两位穿连衣裙的年轻女生。
快到站时,其中一位突然指着他的鞋子大喊:“你鞋子上有摄像头!在偷拍我们!”另一位立刻附和,语气里满是警惕。
何先生当时就懵了,赶紧解释:“这只是鞋子上的金属亮片,反光是灯光照的,不是摄像头!”
可女生根本不听,反复强调“它是在闪光,不是在反光”,还掏出手机对着他的鞋和脸一顿拍。
周围乘客的目光瞬间聚过来,有好奇的,有鄙夷的,甚至有位妈妈下意识把女儿拉到身后,那种被当成偷拍犯当众审视的感觉,何先生后来回忆时,说“像无数根针扎在身上”。
为了自证清白,他只能当着所有人的面脱鞋、脱袜,连裤腿都挽到大腿根,让地铁安全员翻查。
鞋底、鞋帮、鞋带孔,每个角落都查遍了,别说摄像头,连个可疑的小孔都没有。
可安全员没放他走,又以“需要进一步确认”为由,把他架到站台扶梯旁再查一次,那会儿正是晚高峰尾声,上下扶梯的人络绎不绝,有人驻足看,有人小声议论,屈辱感更重了。
第二次检查还是没发现任何问题,安全员报了警。
到了警局,警方又按流程查了一遍,结论很明确:何先生完全清白。
按理说,事情到这该结束了,可当警方要求两位女生道歉时,据何先生说,对方只是低着头小声说了句“对不起”,眼神里没有半点愧疚,甚至透着不情愿。
“我明明做了好事,没做错任何事,却要当众脱鞋受辱,最后连句真心的道歉都得不到?”那天之后,“偷拍者”的影子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么算了。
何先生很快提起了诉讼,把两位女生和成都地铁运营方一起告上了法庭。
他的诉求很明确:一是在事发的地铁扶梯处公开宣读道歉信,二是在本地报纸刊登道歉声明,三是赔偿精神损失和维权费用共5万元。
他没想到,这场官司的第一战,就给了他重重一击。
2023年12月12日,成都法院一审宣判:他的三项诉求,全部被驳回。
法院给出的理由有三条:第一,两位女生已经当场道歉,还删了拍他的照片,算履行了基本补救义务。
第二,事发是晚上8点多,站台人流量少,没造成“广泛且严重的影响”。
第三,他说的“名誉受损”,更多是因为他自己把事情发到网上引发的讨论,和女生最初的行为没直接关系。
这个结果一出来,何先生瞬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评论区里满是指责:“多大点事,女生可能就是紧张了,至于揪着不放吗?”
“一个大男人跟两个小姑娘计较,还索赔5万,明摆着是想讹钱!”更难听的是,有人恶意揣测:“为什么不怀疑别人就怀疑你?说不定你平时就不老实!”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心,何先生在采访里反复说:我争的从来不是钱!光是找律师就花了4万多,加上辞职后的误工费,5万都不够填损失。
我要的是一个公道,是被践踏的尊严能回来!这不是性别问题,是对错问题啊!
可舆论的压力还不是最糟的,生活的崩塌来得更直接。
为了找律师、搜集证据,他得频繁向公司请假,那会儿他还是公司主管,算是年少有为。
可同事们的指指点点让他坐立难安,“偷拍男”的标签像贴在脑门上,最后他只能辞职。
离职后,他根本没心思找新工作,满脑子都是这事儿,夜里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
出门时,总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劲,甚至开始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我哪里做得不对?”
法院后来组织了五六次调解,希望双方能和解。
2024年5月30日,两位女生通过媒体发了份情况说明,说“愿意就误会再次真诚公开道歉”,还希望和解平复争议。
可何先生看了那份声明,气不打一处来,声明里日期标错了,落款只写“某女士”,连真名都不敢留,字里行间还把自己塑造成“被何先生用舆论逼迫的弱势方”。
更让他寒心的是,六次调解,女生只来了一次。
2024年7月24日,他明确拒绝调解:“调解太累太消耗精力,我想知道法律到底怎么定性,这算不算侵权。”
9月8日下午,成法院的二审开庭,距离事发已经过去808天。
这天中午,何先生开了场直播,镜头前他穿了一双和事发时一模一样的小白鞋,举起来问网友:“你们看,这双鞋像是能装摄像头的样子吗?”
直播里的他,比两年前憔悴了些,社交媒体昵称也从“追风小叶”改成了“追风老叶”,这两年里,他多了个新身份:爸爸,他的孩子都已经出生了。
二审和一审最大的不同,是两位女生终于出庭了。
“她们愿意来面对,而不是避而不见,这至少是个变化。”何先生在庭审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
这场庭审持续了近4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辩论,二审几乎没新证据,争论的焦点还是围绕着一审的判决:法院说“事发影响范围小”,何先生的律师反驳“地铁是开放场所,除了网络传播,还有人跟人之间的隐性传播,怎么能说影响小?”。
法院说“名誉受损是因为他发网帖”,律师不认可:“如果不是最初被当众诬陷,他何必要发网帖自证?因果关系不能倒过来算。”
还有个变化是,何先生这次没把成都地铁运营方列为被告。
“我想回到事情本身,问题的核心是那两位女生的诬陷行为,不是地铁的处理流程。”他说。
网友的态度还是分成两派:支持他的人说“被冤枉了就该讨说法,道歉就得有诚意,不然以后谁都敢随便诬陷人”。
反对的人觉得“都过去两年了,还揪着不放,太执拗了,浪费司法资源”。
还有些网友替他担心:“女生会不会拿他有几十万粉丝说事儿,指控他靠舆论带货牟利?”
这些声音何先生都知道,但他没动摇:“我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希望以后再有人遇到这种无妄之灾时,不会因为怕麻烦、怕网暴就忍气吞声。诬陷别人的人,该承担代价。”
现在,二审还没出结果,何先生还在等。
有人问他“花808天维权,值得吗?”他的回答很坚定:“如果赢了,就值得。因为这不仅是我的清白,更是给所有被冤枉者一个信号:你的尊严,不该被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抹去。”
这起地铁诬陷案,从一开始就不是“5万赔偿”的事,而是“被诬陷者的尊严该怎么挽回”的问题。
何先生在地铁里当众脱鞋的屈辱、被网友骂“讹钱男”的委屈、辞职后找不到工作的迷茫、夜里辗转难眠的自我怀疑,这些都不是一句“误会”就能抵消的。
如今这起案件还没有宣判结果,或许这次的结果还是不能让何先生满意。
但是何先生还是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诬告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信息:
大象新闻:《择期宣判!男子成都地铁被诬偷拍案二审 被告两名女生均出庭》2025-09-08
大河报:《“男子地铁被诬陷偷拍”案件二审开庭,当事人穿事发同款鞋子走进法院,不再追责成都地铁》2025-09-08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