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不是死在亏损,而是死在“假繁荣”。
毛利润账面漂亮,却早已被变动成本掏空;规模做得越大,亏损反而越快。宁高宁提醒过:企业是个生命体,战略、财务、人力、股权环环相扣,任何单点突破的幻觉,最后都会反噬全局。
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宁高宁提出了著名的“五步组合论”:从选人、组队、战略,到竞争力与价值评价,任何一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企业经营的关键,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找到内在的逻辑,把问题按顺序排好,系统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套系统思维,正是《边际利润》这本书的灵魂所在。作者张楠坦言,宁高宁是他在企业管理上的“培训师”,教会了他如何用阳光、诚信、无边界的文化与系统思考方法推动组织成长。张楠在这样的熏陶和实战中,悟透了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毛利润不是真相,唯有“边际利润”才是企业真正的生死线。所谓边际利润,就是收入扣除所有变动成本后的有效净流入,它才是覆盖固定成本、支撑企业活下去并持续繁荣的核心锚点。公司就像一个水池,进水管再粗,如果底部的漏水孔(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失控,池子里的水迟早见底。只有守住边际利润,企业才真正有了对冲风险、穿越周期的能力。
宁高宁在为本书作序时点出了它的价值:“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财务语言准确表达管理体系。” 他认为,《边际利润》极为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从书本推导出的模型,而是从一笔笔订单、一场场实战中“熬”出来的体系,能帮助企业建立起真正算清账、看清真相的内部逻辑。
以下文摘出自《边际利润》。
你的公司是个“水池” 别只盯着“进水管”
传统的财务分析,往往始于令人生畏的“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宁高宁在《三生万物》中写道:“三张表用数字把一家企业从一个点上静态的(资产负债表)、一个区间动态的(损益表)、一个经营质量和风险的(现金流量表)全貌,表达得一清二楚。”
为了真正理解如何算账,不妨将你的公司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水池,最终的净利润,就是水池里剩下的水。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算账方式的误区便暴露无遗。很多管理者只关心两件事:一是“进水管”(销售收入)有多粗,二是堵住一个最明显的“漏水点”(原材料成本)。他们把“进水量减去原材料漏水量”的差额视为自己的功绩,这便是“毛利润”。然而,这是一种危险的幻觉。
真实情况是,水池底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漏水孔。一部分是“固定漏水孔”,无论是否有水流入,它们都在持续漏水,比如办公室的租金、管理人员的固定工资,这就是“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是“变动漏水孔”,它们随着进水量的增加而越漏越凶,比如销售提成、物流费用、渠道推广费,这就是“变动成本”。
由此,一个全新的、更接近真相的经营锚点浮现了。“边际利润”,就是刨除了所有“变动漏水孔”之后,真正有效的净流入。它的计算方式是:总进水量(收入)减去所有随之变大的漏水孔漏掉的水量(变动成本)。
这一概念的转换,彻底改变了管理的焦点。企业经营的核心任务,不再是盲目地追求更大的进水量,而是确保每一滴“有效进水”(边际利润),都足以覆盖所有“固定漏水孔”的消耗(固定成本),并最终实现水位的持续上涨。
驾驭边际利润的战略路线图
一旦确立了边际利润这个经营锚点,它便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指标,而是一份动态的行动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清晰地指引着企业从“看清问题”到“做对事情”,再到“做强系统”的每一步。下面正是这条路线图上环环相扣的关键节点。
1 、看清真相——从“打开、细分、深挖”开始,找到真实的盈利点
这是所有行动的起点。传统的损益表是一个高度聚合的、模糊的整体,而边际利润分析则像一台CT扫描仪,能将这个整体层层剖开。它要求管理者必须做到:将公司整体的盈亏指标分解到最小的业务单元,即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客户、每一个渠道,并将所有与该业务单元相关的变动成本都精准地归属其上。
经过这样的扫描,管理者会得到一张清晰的“盈利地图”,地图上会明确标出哪些是创造价值的“利润高地”,哪些是消耗资源的“亏损沼泽”。基于这张地图,淘汰负边际利润业务、聚焦正边际利润业务的决策,才有了坚实的数据依据,实现了从“追求收入”到“追求有利润的收入”的认知转变。
2 、建立纪律——“卡率、控额、锁收”,构筑盈利的防火墙
看清问题之后,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运营纪律,将盈利能力固化下来。
这套纪律由三个核心动作构成:
首先,是卡死变动成本费用“率”,保证边际利润率。这是盈利的“生命线”。它要求对所有变动成本建立一个铁律:“收入多少才能花多少”。在销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锁死变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就是锁死了边际利润率,确保了每一笔生意都有稳定的正向贡献。
其次,是控降固定成本费用“额”,保证边际利润能覆盖。这是生存的“底线”。固定成本是企业每天睁眼就背负的债务。通过公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总额÷边际利润率”,管理者能清晰算出必须跨越的“生存线”。控降固定成本总额,就是降低这条生存线,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安全边际。
最后,也是从被动生存到主动盈利的“临门一脚”,是建立边际利润业务组合,锁定固定收入。它要求管理者颠覆传统的“预计”式销售预算,转而构建能够带来稳定、可复制、风险可控的业务组合。这些业务产生的确定性边际利润,必须能轻松覆盖固定成本。这是企业经营的“压舱石”,是抵御市场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3 、优化系统——从基因、血液到效率,打造持续增长的引擎
当企业通过纪律性运营解决了当下的盈利问题后,边际利润思维将引导管理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系统性优化,打造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优化的起点,是设计投资的财务模型,让业务“盈”在起跑线上。
边际利润揭示了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清晰的钩稽关系:固定资产决定固定成本,流动资产影响变动成本。这意味着,一项投资的资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预设了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在投资之前构建财务模型,就是从“基因”层面设计盈利,避免先天不足。
接下来,是优化企业的“血液系统”。从采销两头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改善现金流。它进一步打通了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通过延长应付账款、缩短应收账款等方式,可以在不增加销售的情况下,大幅减少营运资本占用,实现“用别人的钱来周转”,极大改善现金流的健康度。
最终,优化的落脚点回归到生意的本质——效率。通过构建战略订量和次数,提高周转效率,企业就拥有了可复制、可预算的基础生意模式。通过定义核心业务的“战略订量”与“周转次数”,管理者不仅能精确锁定收入,更能以此为基石,制定战略、指导预算,并作为与供应链伙伴谈判以实现系统性低成本的终极砝码。
“边际现金流”:从管理混乱到精准制导的思维跃迁
当一家企业陷入现金流困境时,其内部往往呈现出一种“部门墙林立,责任无人扛”的混乱状态。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管理,其根源在于缺乏一个能统摄全局、穿透部门壁垒的统一决策语言。
销售只管卖,采购只管买,财务只管卡,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条被人为割裂,没有人对最终的“投入产出比”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就是采购端为了追求看似有利的“长账期”而接受更高的采购价,销售端为了做大流水而容忍低利润,最终导致企业整体陷入“高周转、低利润、现金流紧张”的恶性循环。
在下面这家渠道销售公司,新任总经理到任第一天就面临着这样的典型困局:销售部门催着付款保供货,采购部门按“谁催得急”的原始标准排计划,财务部门则无奈地表示资金不足。
要打破这种困局,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维跃迁:从混乱的管理中提炼出一个清晰、可被业务人员理解和执行的决策模型。这位总经理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财务报表语言过于复杂,无法指导一线作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边际现金流”这一概念,其本质是将公司整体的现金流状况,精准地分解到每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上。
他摒弃了按产品SKU的微观视角,而是抓住公司业务的核心——渠道,确立了“一个渠道,一个模型”的分析原则。这个模型的构建,不是大锅烩,而是采用“开细挖”(打开、细分、深挖)的方法,先从贡献最大的TOP10业务入手,逐一进行沙盘推演。
这个被简化为“三板斧”的“边际现金流”公式,成为了指导所有业务决策的“指挥棒”:
全年边际现金流 = 每批次(边际利润额(总收入-所有变动成本) + 应付账款 + 预收账款 - 存货 - 应收账款)× 周转次数。
这个公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影响现金流的九个关键指标(售价、数量、采价、应收、预收、应付、预付、库存、周转)全部整合进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并赋予了业务负责人——“线长”(销售)一个完整的决策权和责任。考核标准也随之变革,从过去只考核销售额,转变为同时考核边际利润和边际现金流。这一变革,瞬间打通了采销两端的“任督二脉”,让业务团队从“只管卖”,转变为“像CEO一样思考”,主动寻求采销两端的最优解。
正是基于这一全新的思维模型,该公司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了精准的“手术式”优化。通过这一系列精准制导的组合拳,该公司不仅迅速摆脱了现金流危机,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套能够持续自我优化、驱动健康增长的强大运营系统。
《边际利润》这本书,正如宁高宁所评价的,“看似满是财务名词,实质上讲的仍是经营管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将复杂、混沌的企业运营,还原为一个极其清晰、可计算的盈利模型。它并非一本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一份可以直接上手操作的“施工图”。
从毛利润到边际利润,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会计科目调整,而是一场深刻的管理思想变革。它要求管理者放弃对规模和收入的盲目追求,转而聚焦于盈利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建立这样一个以边际利润为核心的、逻辑清晰的内部运营系统,或许是企业能够拥有的最确定的竞争优势。它不能保证每一次决策都完美无瑕,但它能确保企业始终航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将每一次努力都积累为通向长期繁荣的坚实阶梯。
《边际利润》
找盈点、卡变率、降固额、锁收入、
轻资产、负资本、快周转
一套为创业者和管理者设计的盈利增长模型
找到被忽视的盈利增长点
作者:张楠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