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民心畅,道平幸福长。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始终锚定群众“急难愁盼”,以精准施策破解出行难题,以扎实举措完善乡村交通网络,将一条条便民路、致富路修到群众家门口,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移民村的“新生路”:泥泞土路变坦途
这几天,在库伦旗扣河子镇簸箕村靠山屯小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作业。
作为从泡子埃水库下游搬迁而来的移民村落,靠山屯小组内有一条自然形成的3公里土路,每到雨季,路面便积水成洼、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针对这一情况,扣河子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今年8月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以前全是土道,雨天根本走不了车,送孩子上学得绕远路,收粮车也进不来。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办事都特别方便。”村民王维军看着正在延伸的新路,难掩喜悦。
簸箕村党支部书记盛连民介绍:“这条路修通后,靠山屯小组56户187人将直接受益,出行难、卖粮难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
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作业。梅英摄
今年,库伦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扣河子镇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总投资405万元,在簸箕村、平房村、五星村修建水泥路并配套安装路灯。该项目将持续加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9月份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可惠及559户1700余人。
寻常巷的“暖心路”:破损路面焕新颜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碎石遍地,老人小孩稍不注意就会绊倒,晚上遛弯更是得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说起村里的变化,库伦镇团结村村民赵青余难掩笑意,“现在新路修得平平整整,白天散步、上山看地心里踏实,晚上出来纳凉也亮堂,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赵青余口中的“新路”,是今年7月初由库伦旗民族事务委员会牵头实施的水泥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84万元,对村内2000米破损严重的旧水泥路进行全面改造,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路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全部工程,目前已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题。
![]()
库伦镇团结村破损路面焕新颜。梅英摄
今年,库伦旗民族事务委员会积极争取到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779万元,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嘎查村水泥路及砂石路修建、民族手工艺培训、边销茶送茶入户等5个项目,惠及基层各族群众1.2万人。
多元投入筑通途 民生实事暖人心
近年来,库伦旗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整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以工代赈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等多元渠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重点修补完善破损乡村道路、完善路网末梢,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条条硬化路不仅铺在田间地头,更修进了群众心里。如今,行走在库伦旗的乡村大地上,平坦整洁的道路串联起一个个村落,既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着地方政府以实干践行民生承诺的担当——当脚下的路越走越顺,乡村振兴的步伐必将越迈越稳。(梅英、代琴)
来源:库伦旗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