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通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明确不参加11月6日的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这个决定,绝不只是“美国政府不想坐一场会”那么简单。要知道,国别人权审议机制(UPR)是联合国人权体系的“底层逻辑”,自2008年首轮启动到现在,193个会员国已经轮番接受了三轮审议。美国前三次都乖乖“亮相”,这次突然“耍大牌”,直接甩手不来,等于把116个国家的347条批评建议全扔进了垃圾桶。
过去美国每次接受审议,联合国各国代表和非政府组织都能畅所欲言。第三轮时,116个国家对美国提出了包括种族、宗教、性别歧视、司法暴力、移民权利、儿童保护、批准国际公约、应对气候变化等347条建议。美国虽然嘴上“虚心受教”,实际上很多建议都没落实。可至少,美国还会假装一下“规则遵守者”的样子。现在,美国直接拒绝出席,干脆连“表演”的兴趣都没了。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言人沙姆达萨尼已公开表示遗憾,但口气明显软了很多。原因很简单,这不只是美国一国的问题,而是全球人权监督体系的权威性遭遇了正面挑战。美国过去一直扮演“规则制定者”“道德裁判官”,现在一转身变成“被监督对象”,立马就选择溜之大吉。为什么?116国的347条批评,已经不是“象征性意见”,而是直接戳中美国“用人权当武器”的软肋。
23国点名让美国停止以“人权”为由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指出这些制裁导致叙利亚60%人口无饭可吃,伊朗医疗物资短缺40%以上。18个国家追问美国国内枪支暴力泛滥,为何还阻挠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生效。美国听到这些批评,心里比谁都明白:说到底,这些国家是在挑战美国“道德高地”的合法性。如果美国继续硬撑下去,承认了“人权被工具化”,以后再想拿“人权”敲打别人,底气就全没了。
美国的这次“集体放鸽子”,其实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博弈。几十年来,美国对全球人权议题的态度一直是“有用就用、没用就弃”。艾森豪威尔年代不签《世界人权宣言》,是怕人权标准束缚美国在全球搞殖民;冷战时期,里根把人权当遏制苏联的武器;进入新世纪,美国遇到“颜色革命”就高举人权大旗,自己本土出事就主打“司法独立”“言论自由”“自我纠错”。每逢国际社会批评,美国总有一套“民主自净能力”的说辞搪塞过去。
这一次,美国连装都不装了。直接拒绝参加,等于把“规则制定者”和“被监督者”这两顶帽子彻底撕开。美国要的就是“我不想被你们监督,我只想监督你们”。这种逻辑,和过去几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伊核协议、世卫组织如出一辙。但这次不一样。美国不是退出某个多边机制,而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拒绝接受国际社会对自身人权的全面监督。对联合国来说,这不只是“被放鸽子”,而是整个国际人权机制的权威性被美式霸权踩进了泥里。
美国的这种行为,直接点燃了全球对联合国机制改革的强烈呼声。过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说是“各国平等参与”,但议题设计、投票权重、议程设置都偏向西方。有些人权议题,比如“发展权”“生存权”,发展中国家喊了几十年,总被美国和盟友轻描淡写。反而是西方关心的“政治权利”“言论自由”,动不动就成了制裁他国的理由。美国手里有一票否决权和巨额会费,每次只要碰到不合心意的决议,就用“退出、施压、冷处理”来打压机制公信力。
现在局势变了。第三轮对美审议,美国还能拉着盟友压制批评;第四轮,116国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对美国“群殴”。美国这才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说了算”的老大了。面对“被监督”身份,美国不想被动挨批,干脆“战略收缩”。但这种退缩,反而暴露了它对权力转移最真实的焦虑——只要联合国机制不再对自己有利,就要么不参与,要么直接动手脚。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边拒绝接受国际人权监督,一边高举“人权大旗”制裁别国。最新一轮就轮到巴勒斯坦人权组织和支持国际刑事法院调查的NGO。美国政府直接制裁“法律援助协会”“巴勒斯坦人权中心”“梅赞人权中心”,理由竟然是“支持ICC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局势的调查”。这不是双标,是什么?联合国人权专家蒂尔克公开批评:美国制裁这些NGO,只会让有罪不罚更加猖獗,压制受害者声音,助长国际罪行。更直接的话,蒂尔克说得很清楚:美国这些举动,和它长期吹捧的“法治原则”背道而驰。
在加沙、约旦河西岸,系统性违反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的行为持续不断。美国本应支持民间社会记录侵权、推动国际问责机制,但实际做法却是“谁监督我,我就制裁谁”。过去几年,美国还直接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和检察官,只要涉及调查美军在阿富汗、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案子,马上就对ICC相关人员下手。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派,把美国的人权信誉清零。
对联合国来说,这次美国“拒绝出席”,其实倒逼机制改革。人权审议能不能议题轮换,让“发展权”“生存权”也成为主角?维和机制能不能独立于大国意志,真正服务于受冲突国家和人民?这些才是联合国“变天”的核心。美国肯定会用经济、外交手段阻挠改革,比如减资、孤立、拉盟友投反对票,但美国越强硬,国际社会改革的动力就越大。等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不能再让美国挑着用联合国机制”,多边治理的步子只会越走越快。
一旦联合国人权审议失去美国的制约和操控,机制反而可能焕发新生。公平、正义、多元、共治才是真正的国际秩序。美国这次“拒绝出席”,不是什么“偶然插曲”,而是全球权力结构重塑的缩影。等国际社会彻底看清美国“人权双标”的底色,等联合国机制真正回归“平等监督、共同治理”的本质,世界格局才算迈进了新阶段。
这场“天要变”的风暴,已经在联合国上空集结。美国失去“道德制高点”,霸权逻辑被越来越多国家联合抵制。全球秩序想要变天,不是靠某个大国“说了算”,而是所有国家共同参与、规则大家一起定。美国越逃避,越推卸责任,联合国改革的车轮只会滚得更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