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了一个叫长津湖的地方,因为这里正在发生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军事强国进行直接较量,即是志愿军九兵团20军、26军和27军三个军共计15万人马与美海军陆战陆战1师,第3,第7步兵师和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在长津湖一个狭小的地方进行生死搏斗。那么长津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说到长津湖,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位置环境,它位于朝鲜腹地,周围山峦叠嶂,山高林密,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平均海拔1500米,有一条峡谷,人走在其间,经常有石头滚落下来,并伴随着鬼哭狼嚎般的回声,甚是吓人,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周围无人烟,可以说地无三尺平,几乎都是悬崖和山路,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曾回忆:“长津湖根本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成吉思汗也不想征服它”。
可见长津湖的环境异常恶劣。特别是进入冬季气温能达到零下48°,即使穿着厚棉衣生存都会受到影响,何况当时九兵团的战士身着单衣呢,志愿军当时的后勤补给极度困难,战士们连口热乎的都没得吃,甚至是生土豆都供应不上,一句话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严寒,又没有御寒棉衣,更没有充足食物的情况下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战斗。
反观美军士兵,武器弹药管够,比志愿军先进多少就不用多说了,他们的后勤补给除了给每个士兵配有鸭绒羽绒服,行军毯子,睡袋,士兵还能抽上香烟,吃上牛肉罐头,甚至吃上烤鸡腿,喝上热咖啡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双方进行激烈战斗时,美军还有空中支援,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但是即使在这样的不对等条件下,志愿军凭借“钢虽少但气多”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仍然将美军击溃,在这场战斗中,美军的一个建制团北极熊团被全歼,是志愿军唯一次斩首行动,那么北极熊团是怎么被歼灭的呢?
为了搞清美军的部署和武器配置,担任攻击任务的27军80师指派239团侦察连4连,向长津湖附近东西两侧抵近侦察,实施渗透,4连连长李长言领命后,决定1排由指导员庄元东率领;2排由他自己亲自率领;3排由副连长王祥麟率领,作为连机动部队,紧跟2排随时支援,全连成“品”字形收索前进,这也体现了三三制原则,因为三三制受到攻击时损失最小,进攻时火力一次齐射最强。
4连3个排战士冒着百年不遇的风雪,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钻密林,出山洞,就在4连沿铁路左侧到达丰流里时已经凌晨2点,连长所带领的2排一名战士首先发现不远处有4人在烤火,另外一名士兵似乎在警戒,于是连长李长言命令全连检查武器准备战斗,他首先命令战士隐蔽接敌,只能用匕首,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开枪,于是8名战士先解决哨兵,趁另外4个美军不注意,8名战士犹如猛虎下山之势将其扑倒干掉。
就这样4连继续前进,不久他们就发现有两个大帐篷相距不远,以及相邻的两栋房屋,但是周围布有大约1个排的兵力在警戒,连长李长言和指导员庄元东经过研判至少是敌人的营指挥部,经过战火洗礼的连长李长言当即部署,机枪班占领附近制高点,压制敌人火力封锁,2排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火力,1排迂回包抄,从敌背部进攻,3排阻敌增援。很快敌人被解决掉,此时只听见从帐篷和两栋房屋里面传出来大声吼叫声和搬电台的声音。
可是敌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慌忙之中,4连已经冲进了指挥部,经过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敌人数十人,就在4连端掉美军指挥部的同时,80师及239团几乎同步围歼了北极熊团全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北极熊团是美军第7师31团,是美军精锐中王牌部队,一战爆发后,31团是美军唯一个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美军部队,被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二战期间,北极熊团随美第7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战功卓著,装备精良,配备一个坦克连,炮兵连等强大的配置。
战后4连才知道他们端掉的竟是美军陆战一师的北极熊团团部,这次战斗事实上可以说是志愿军的一次夜袭斩首行动,此战4连以微小代价,毙伤美军近400人,俘9人,击毙上校团长一名,缴获电台3部,榴弹炮12门,缴获31团战旗一面。圆满成为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志愿军授予该连‘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以及"新兴里战斗模范连"锦旗。战后‘北极熊团’番号被取消,可以说是志愿军从美军的战斗序列中将北极熊团永远抹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