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凯琪2025年内地巡回演唱会彻底火了,但这份热度并非来自唱功,而是源于她一场比一场大胆、甚至让人咋舌的舞台造型。深V连体衣、透视装、渔网袜、超短裙……这些元素成了她演唱会的新标签,尤其重庆站的“流苏短裙+三角裤”造型,更是直接引爆社交媒体,前排门票从800元飙升至2500元仍一票难求。这究竟是艺人的“艺术自由”,还是为博流量不择手段?曾经的“香港最后一个少女”如今靠造型吸睛,难免让人唏嘘。
这场争议要从巡演的多站造型说起。从广州到深圳再到重庆,薛凯琪的舞台穿搭尺度一路升级。最受争议的重庆站,她身着流苏短裙,内搭仅一条三角裤,并未穿安全裤。在台上表演时,裙摆随动作晃动,根本起不到遮挡作用,镜头拉近后,画面引发大量讨论。网友点评毫不客气,有人直言“这就是故意露的”,还有人调侃流苏造型“看着像尿不湿”。
除此之外,她的黑色深V连体衣也引发争议——领口直接开到腰部,搭配渔网袜与长筒靴,舞台强光照射下,身体轮廓清晰可见,这样的尺度在内娱演唱会中实属少见。更有现场灯光师透露,当时特意将灯光角度压到腰线以下,“白纱+强光”的组合就是为了营造若隐若现的效果,所谓的“走光”并非意外,而是刻意设计的“加料环节”。
显然,薛凯琪团队深谙娱乐圈的“流量法则”:对艺人而言,最怕的不是被骂,而是无人关注。正如圈内默认的“铁律”——骂声越响,票房往往越涨。有意思的是,网友一边吐槽造型“低俗”,一边又忍不住点开相关视频;演唱会门票也因此水涨船高,前排票价从800元翻了3倍多至2500元,即便如此仍一票难求,连黄牛都赚得盆满钵满,“黑红也是红”的定律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溯薛凯琪的演艺生涯,2003年出道的她,凭借首张专辑《'F' Debut》销量破金,甜美的长相、治愈的笑容与空灵的嗓音,让她获封“香港最后一个少女”,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清新女神。如今44岁的她,却彻底颠覆过往形象,从“甜美少女”转型为“性感辣妹”。其实这种转变也不难理解:中年女艺人在市场中的生存空间本就狭窄,要么靠演技突破,要么靠话题维持热度;加之当下演唱会市场内卷严重,“视觉冲击”成了不少歌手突围的关键手段。
事实上,薛凯琪并非首个因穿衣大胆引发争议的女歌手。今年7月,张靓颖在深圳演唱会上就曾身着黑色紧身流苏装,搭配金丝眼镜,边扭腰摆胯边唱网红歌曲,同样引发热议。当时张靓颖不得不发长文回应:“十几年前我的专辑封面、演唱会现场就有类似打扮,这有啥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不禁让人思考:女明星穿什么衣服,为何总能引发这么多争议?艺术与噱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早年间,王菲1994年穿透视黑纱唱《梦中人》,蔡依林2015年表演时“劈叉露安全裤”被批辣眼睛,但那时没有热搜发酵,媒体多将其定义为“舞台美学”;如今短视频时代,0.5秒就能截出一张“走光图”,曾经的“美学”瞬间变成“擦边”。当服装沦为制造话题的工具,当演唱会的焦点从音乐转向造型,当观众被视觉刺激吸引而非歌声打动,演唱会的本质似乎已在悄然改变。
当然,我们并非反对“穿衣自由”。女性本就有权利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展现自身魅力,但“自由”不等于“无底线”。尤其演唱会观众中不乏未成年少男少女,过度暴露的造型确实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公众人物,在追求个性与流量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影响,把握好尺度。
无论是市场环境倒逼,还是个人主动选择,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个曾经的“香港最后一个少女”,终究还是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