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高精密粉末冶金零件因尺寸微小,常以毫米、微米为单位,精度要求严苛,如公差±0.005mm内,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参数、设备精度、材料状态的敏感度极高。哪怕是成型压力的微小波动、烧结温度的±5℃偏差,都可能引发缺陷,且这些缺陷多集中在成型、烧结、后处理三大核心环节。下面正朗小编就为大家拆解各环节最易出现的工艺问题。
一、成型环节:密度不均与结构缺陷是主要问题
成型是将金属粉末压制成坯体的关键步骤,因微型零件模具型腔狭小、压制面积小,最易出现两类缺陷:
1.填充不足与密度偏差
金属粉末若流动性差如细粉占比过高、颗粒粘连,易在狭小的模具型腔内出现填不满的情况,导致零件局部缺料、轮廓模糊如边角缺失、孔位偏移;若粉末颗粒级配不均,填充时会因颗粒沉降速度不同产生“偏析”,使坯体不同部位密度差异大,为后续烧结变形埋下隐患。
2.压坯裂纹与分层
微型零件压制时单位面积受力极大远高于常规粉末冶金零件,若模具导向精度不足、上下模芯同轴度偏差,或压制压力分布不均,坯体易在应力集中处如薄壁、台阶部位产生细微裂纹;此外,粉末中润滑剂等混合不均,压制时会因局部润滑不足、粘结力失衡,导致坯体出现分层,肉眼难辨的层间缝隙,后续烧结易断裂。
二、烧结环节:尺寸超差与性能缺陷高发
烧结是让坯体致密化、形成稳定结构的环节,微型零件因比表面积大,单位质量接触空气的面积更广,对烧结条件更敏感,易出现烧结变形与尺寸超差和孔隙与氧化夹杂。
微型零件原子扩散速度快,若烧结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如炉腔边缘与中心温差超3℃、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会导致零件各部位收缩不一致。比如薄壁处收缩量大、厚壁处收缩量小,最终出现翘曲、缩孔,超出精度要求;部分结构复杂的零件如带细孔、齿形,还可能因收缩不均导致特征尺寸变形如孔径变小、齿形失真。
微型零件排气路径短,若烧结气氛,氢气、氮气纯度不够、流量不稳定,或坯体中残留润滑剂未充分挥发,会在零件内部形成微小孔隙;同时,易氧化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粉末若气氛保护不到位,表面或内部会生成氧化夹杂,不仅降低零件密度,还会削弱强度、耐磨性,严重时表面会出现异色斑点如褐色、黑色斑点。
三、后处理环节:精度受损与表面缺陷突出
部分微型高精密零件需通过二次加工磨削、抛光或表面处理电镀、涂层提升性能,此环节易因尺寸小、难夹持出现问题:
1.加工变形与表面划伤
微型零件夹持时易因受力不均产生弹性变形,如薄片零件夹持后弯曲,导致后续磨削、抛光时越加工越偏;同时,加工工具砂轮、磨头若粒度不均、刃口有毛刺,易在零件表面造成细微划伤,深度可能达微米级,破坏表面精度,影响后续装配或密封性能。
2.表面处理缺陷
若零件表面残留油污、微小孔隙,进行电镀如镀镍、镀金时,镀层会因基底不洁净出现结合力不足镀层易脱落、针孔孔隙处镀层无法覆盖或油污受热挥发形的气泡;在结构复杂的拐角、细孔处,还可能因镀层厚度不均局部过厚或过薄,超出精度公差。
综上,微型高精密粉末冶金零件的工艺缺陷,本质是“微小尺寸”与“高精度要求”放大了生产过程中的细微偏差。要减少缺陷,需从源头把控。可以优化粉末级配提升流动性、采用高精度模具保证成型精度、控制烧结气氛与温度均匀性,同时在后处理中选用适配微型零件的夹持工具与加工参数。只有全流程毫米级管控、微米级较真,才能满足其严苛的质量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