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烟囱外壁修缮项目顺利竣工,标志着超高耸结构安全维护与功能升级的双重突破。该项目通过结构加固、防腐修复、安全管控及技术创新,解决了高空作业风险、材料耐久性、施工精度等核心难题,为工业设施长效运维提供了标杆案例。
一、技术实施:结构加固与防腐修复的系统性方案
1.结构损伤检测与修复
无损检测技术:采用超声波探伤仪、红外热成像仪对烟囱外壁进行全面扫描,精准定位裂缝、剥落、钢筋锈蚀等隐患。
裂缝修补工艺:对宽度0.2-2mm的裂缝,注入环氧树脂浆液,填充率≥95%,并粘贴碳纤维布增强;对宽度>2mm的裂缝,采用高压注浆+聚合物砂浆修补,恢复结构整体性。
混凝土剥落修复:清除松动混凝土,涂刷阻锈剂后浇筑自修复型混凝土。
2.防腐涂层体系升级
底漆层:涂刷环氧富锌底漆,形成阴极保护层,防止钢筋锈蚀穿透。
中涂层:采用环氧云铁中间漆,增强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面漆层:选用氟碳涂料或硅丙乳液涂料,耐候性达15年以上,保色性≥90%,抗紫外线能力优异。
涂层总厚度:≥280μm,通过湿膜测厚仪、划格仪实时检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
3.航标与障碍灯系统优化
航标涂刷:按国际航空警示色标准涂刷“红白相间”环形航标,单环宽度3米,环间距等比例划分,确保3公里外清晰可辨。
障碍灯升级:顶部安装A型中光强航空障碍灯,中间每隔30米安装B型中光强灯,支持光控自动开启与机场塔台联动。
二、安全管控:超高空作业的风险防御体系
1.作业平台与防护装备
轨道式升降平台:沿烟囱周向设置双轨道,配备电动升降机与防倾翻装置,作业人员通过双钩安全带、防坠器与平台双重固定。
智能监测系统:在平台安装倾角传感器、风速仪,超限自动报警并停机。
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佩戴防滑鞋、防尘口罩、护目镜及冷却背心,每日班前检查装备完整性。
2.环境适应性施工
温度与湿度控制:施工环境温度控制在5-35℃,湿度≤85%,避免低温导致涂料不干或高温引发流挂。
防尘与降噪措施:在烟囱底部设置防尘网,施工期间喷洒水雾抑制粉尘;采用低噪音设备,符合环保要求。
3.应急预案与演练
警戒区设置:以烟囱为中心划定200米半径警戒区,配备高空缓降器、急救包及对讲机。
应急演练:定期模拟“人员悬吊”“突发大风”“设备故障”等场景,确保30分钟内完成救援。
三、项目成果:安全、经济与形象的全面提升
1.结构安全性显著增强
修复后烟囱承载力提升40%,裂缝复发率降低90%,预计使用寿命延长。
防腐涂层使外壁腐蚀速率下降75%,减少后期维修成本。
2.航空安全全面保障
航标与障碍灯形成“日间视觉+夜间灯光”联动警示体系,低空飞行器识别距离从800米提升至3公里以上,碰撞风险降低95%。
符合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国内《航空障碍灯和标志》要求,通过民航管理部门安全认证。
3.企业形象与合规升级
清晰醒目的航标使烟囱成为园区“安全地标”,彰显企业对安全与规范的重视,增强员工认同感与社会信任度。
项目形成的《超高耸结构修缮技术规程》为行业提供标准化参考,获省级工法认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