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叔
01
暑期档大热,情怀片迎来生存考验
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真是热到发烫——总票房冲到119.66亿元,观影人次突破3.21亿。国产片成了绝对主角,《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接连领跑,连进口大片《侏罗纪世界:重生》都没能抢下头部位置。
市场逻辑已经很清楚:内容为王,国产主导。观众越来越挑剔,“只卖情怀”的老套路已经没那么好用了。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九龙城寨终章》宣布开机,同时网上爆出“郑伊健拒演陈浩南”的消息,700万港币演一天,这都不心动?
02
九龙城寨IP为啥这么值钱?
这就不得不提到郑保瑞导演的《九龙城寨之围城》早已验证了这个IP的含金量:香港票房突破一亿,拿下年度港片冠军;
动作场面和实景搭建获赞无数,社交媒体口碑几乎一边倒;金像奖上横扫多项大奖,还走上戛纳午夜展映的红毯。
这说明“九龙城寨”绝不是一次性的怀旧片,而是已经升级成可复制的工业样本。
硬核动作+美术还原+奖项背书,再加上IP自带情怀滤镜,它具备继续开发的国际潜力。换句话说,这盘菜,不是炒冷饭,而是真能继续卖座。
02
700万天价片酬都没打动郑伊健
《九龙城寨终章》一开机就爆出猛料:片方给出单日700万港币片酬,请郑伊健客串“陈浩南”。结果他拒绝了,理由是“我年纪太大了,不要再打打杀杀”。结合他一贯谨慎的选角态度,这回答算得上合情合理。
但据《九龙城寨终章》的时间线里,90年代,陈浩南才刚刚出道。是属于郑伊健的年轻时代无人可替代。
且在漫画上也出现过陈浩南,粉丝想看“古惑仔重聚”,陈浩南几乎就是青春情怀保障;
郑伊健本人却坚持“不消费老角色”,哪怕高片酬都不动心。这背后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演员的底线和生涯定位。
03
王晶话糙理不糙,犀利点评再度翻红
事情没完,王晶的旧话被翻出来:“陈浩南养了你一辈子,到现在你还在吃这个角色的老本。”他还批评郑伊健“思想停留在十六七岁”“演技靠外形”。
1990年电视剧《天若有情》
这番评论刺耳,但确实戳中要害。有人觉得王晶说得实在——郑伊健确实被陈浩南的标签捆绑太久,没有突破;也有人替郑伊健叫屈:演员拒绝再吃情怀老本,恰恰是对自己和观众的尊重。
更有意思的是,王晶早在90年代就断言郑伊健有潜力当“第五大天王”,把刘德华都压到喘不过气来;但后来郑伊健的职业选择和“古惑仔”标签,几乎让他难以转型。
04
陈小春反思:古惑仔带坏了年轻人?
其实郑伊健拒演并非孤例。曾靠“山鸡哥”等古惑仔角色红极一时的陈小春曾无奈表示:“我们是坏人,我们教坏人,总是带给人负能量。”
黄某某更直言:“我到内地拍戏的时候,遇上当地的青年,见我就叫我大飞哥,年少时看了古惑仔加入黑社会,很崇拜我,但我看他手指都被砍断了,心里是后悔的。以前拍这种电影,教坏了不少后生仔。”
郑伊健的拒演、王晶的狠话、前辈们的反思。它们共同折射出一个核心矛盾——角色在银幕上很酷,但现实里的价值观影响,却可能成为社会隐痛。
05
情怀加分?还是票房毒药?
如今《九龙城寨终章》开拍:观众到底买不买“重聚”的账?今年暑期档的数据已经说明,赢家都是好故事配合高完成度的影片,而不是单纯的回忆杀。
情怀可以加分,但绝不是免死金牌。王晶那句“吃老本”的评价,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片方的提醒:如果《九龙城寨终章》只靠消费陈浩南,那注定要翻车;只有把故事升级,把动作和美术工业拉到新高度,IP才能继续涨价值,就像最近大热的《捕风追影》把观众拉回港片鼎盛时期。
目前,《九龙城寨终章》的备案、搭景、演员训练消息逐步释出。观众期待值很高,但情绪明显分化:一部分想看“城寨四子”的命运收束;另一部分担心沦为一次廉价的情怀消费。
如果终章能把90年代清拆后的江湖迁徙讲透,把角色与时代变迁碰撞出真正的火花,再辅以顶级动作场面和工业美学,那它完全有机会再次封神。
否则,就算请来再多陈浩南,也只能停在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