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陕西户县的关麟征和陕北米脂的杜聿明一起考进黄埔军校。两人都是陕西人,又是同班同学,本该亲如兄弟。可后来却成了国军里人人皆知的对头,连蒋介石都拿他们没办法。
关麟征出身农民家庭,性格直爽,打仗不要命,人送外号“关猛”。杜聿明来自读书人家,做事沉稳,不爱表现。在学校时两人关系一般,关更亲近陕籍同学张耀明。毕业后关麟征打仗立功快,被蒋介石和何应钦看重。杜聿明却被派去改造杂牌军,错过北伐,起步比关慢好几年。
1930年,关当上25师师长,杜当副师长。关觉得师长就得大权独揽,杜制定训练计划,关总找理由反对。比如杜让士兵跑二十里,关说十公里够了。时间一长,士兵们搞不清听谁的,杜威信全无。关还私下跟手下说“听我的就行”,让杜彻底没了话语权。
1933年长城抗战,关负伤住院,杜临时接替指挥。他带着25师打出了好成绩,但后来发勋章时,关和张耀明得了,杜一个都没分到。杜觉得窝囊,后来找机会进了陆军官校高教班,彻底离开25师。
杜从高教班出来后,通过老长官徐庭瑶进了装甲兵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装甲兵团扩编成第五军,杜当上师长。关那会儿是集团军总司令,但脾气太大得罪了陈诚。陈诚后来当上军政部长,关就再没升过职。
杜却越走越顺。他跟陈诚、胡宗南这些派系都处得不错,从不站队。1944年,杜当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比关的职位还高。1945年蒋介石派他去东北当保安司令,关只能在后面干着急。
两人都是陕西人,又是黄埔一期,按理说该互相帮衬。可关只信自己人,杜又不愿被压着使唤。关靠打仗出名,杜靠搞现代化部队上位。关到死也没想明白,为啥当年那个副师长后来能当上他的顶头上司。
杜聿明后来去了东北,关麟征一直在老位置上待着。一个靠技术,一个靠勇猛,路线不同,结局自然不同。历史书里写的都是他们打仗的事,可背后的算计和矛盾,才真是让人想不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