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常州大学教师刘粟分享了他对《先生,高二适》著作中关于高二适先生易学研究成果的理解与评价。刘粟曾于2022年应曹洋之邀撰写《惟易于心,用易求道》一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报》,而从这场新书发布会出发,他进一步阐述了曹洋这部新作关于高二适先生易经研究的学术价值。
刘粟介绍,曹洋佐证高老易学承儒家正统,统合“义理”“象数”:既承王弼、程朱等义理,又融郑玄、虞翻等象数精髓,不拘一端,依伏羲“十言之教”,形成“画卦取象—窥天道—解人事”的解《易》路径,彰显其儒家信仰与悟性。其次,曹洋考证了高老的诗词文学创作、书法研究与人生经历之中易学思维的灵活运用。曹洋采用最可靠的治学方法,通读高二适全部诗作及友朋信札,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重构了高二适的易学思想体系。曹洋在著作中列举了很多高老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如抗战胜利后,1946年发表于《新中国月报》第一卷第三期的律诗《雪》,最后一句“天真不假施朱粉,鼎实分功岂漫兮”,从中可以看到“鼎实”语出《易经》鼎卦“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曹洋认为,鼎有实是鼎中盛满实物,暗指伟大的胜利,这些诗词背后引申的含义,可以看到高老易学思维的灵活运用,但深入了解易学思维之后,更容易接近本质与真相。
刘粟认为,曹洋通过高二适参与“刘柳易学之争”这一学术公案的梳理,印证其严谨治学、坚持真理的学者风骨。唐代刘禹锡与柳宗元因易经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论,高二适则通过《跋刘宾客天论》等三篇文章对千年之前的这场论辩提出自己的判断。更引人注目的是,曹洋发掘出高二适与章士钊之间就“刘柳优劣”展开的学术交锋,认为其学术含量甚至超越“兰亭论辩”。曹洋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呈现出高二适作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风骨与文化担当。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