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第一次用ChatGPT吗?那种“Amazing!”的震撼让人印象深刻。
但现在,这种“哇哦”的感觉正在消退。
就像我们现在看新款iPhone发布会,会觉得“嗯,不错,摄像头又强了点”,但很难再有那种被颠覆的眩晕感。
AI也是一样。
最近的一份研究显示,只有5%的企业成功将AI转化为实际收入,网上的吃瓜群众们也开始小声嘀咕:AI是不是碰到瓶颈了?怎么感觉没啥新东西了?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可能会错过接下来10年最精彩的风景。
因为,所有伟大的技术革命,开场时石破天惊,收场时却润物无声。
AI的“iPhone 4时刻”已经过去,但一个更宏大、更务实的“App Store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告别“一鸣惊人”,拥抱“小步快跑”
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和风靡全球的应用,是两码事。
iPhone 4的“视网膜屏”和A4芯片是技术突破,但真正改变世界的,是上面跑的无数App。同理,GPT-5这样的基础大模型就是AI的“A4芯片”,是那个地基。
现在,地基打好了。
接下来的戏,主角不再是那些耗资数十亿美元、在“实验室”里炼丹的巨头,而是所有站在地基上盖房子的人。AI的发展模式,正在从“竖着挖井”的深度突破,转向“横着铺路”的广度应用。
吴恩达早就说过,人工智能是新的电力。电被发明出来时固然伟大,但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冰箱、是空调、是洗衣机。我们正处在“AI电器”大发明的边缘。
人人都是“AI玩家”
以前你想搞AI,那得是博士起步,还得买一整间屋子的H100(这玩意儿贵的要死)。
现在呢?
门槛低到不可思议。
几个API接口,一点点创意,就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不需要再造一遍轮子,你只需要想好,这个轮子能装在哪辆车上,解决什么问题。
给你说个真事儿。一个叫Pieter Levels的荷兰独立开发者,一个人捣鼓出了一个叫interiorai的网站,你上传一张房间照片,AI就能给你生成各种风格的装修效果图。这项目让他月入斗金,成了独立开发圈的神话。他没有自己训练一个大模型,他只是聪明地调用了现成的AI能力。
下一个比尔盖茨,可能不是在车库里写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是在咖啡馆里,用几行代码调用AI,解决了一个没人注意到的“小”问题。
这个时代,创新的机会被重新洗牌,变得更加公平。
AI不再是“玩具”,而是“工具箱”
还记得AI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干嘛吗?让它写诗、画画、写一些搞笑段子。那时候,AI更像一个新奇的玩具。
但现在,风向全变了。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全力押注的“Copilot”(副驾驶)概念,就是要把AI塞进你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写邮件有AI帮你润色,做PPT有AI帮你配图,写代码有AI帮你补全。AI正在从“我可以为它做什么”,变成“它能为我做什么”。
AI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而是像水和电一样,渗透到所有工具里,成为背景,成为基础设施。
你看英伟达的黄仁勋就想得特别明白,他反复强调的不是AI本身多牛,而是AI将开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从药物研发到气候模拟,再到数字孪生工厂,AI正在各个行业里从“锦上添花”变成“生产力本身”。
我们不再是AI的旁观者,而是它的使用者、塑造者,甚至是“驯兽师”。
我们站在哪里?黄金十年的入口
所以,如果你感觉AI的进展“变慢了”,那不是坏事,反而是行业走向成熟和健康的标志。
这感觉,就像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真正坚挺的亚马逊、谷歌开始浮出水面。喧嚣退去,价值凸显。
我们正站在一个应用大爆发的黄金十年的入口。
这个时代,比的不是谁的模型参数更多,而是谁能更好地理解场景,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利用AI这个“新电力”。
关注获取更多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