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设置新疆能源铁道职业技术大学。据公开报道,这所新大学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由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本科而来。
作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高校合并”始终活跃在我国高教界。就在9月3日,由4所高职院校合并而来的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揭牌成立。目前,我国还有多所高校正在筹备合并事宜,比如拟以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为基础合并筹建的应急管理大学,拟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资源为基础设立的河南国医学院等。
天下大势,合合合合
在国外,大学合并潮来得汹涌——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使韩国大学学龄群体数量大幅下降,有报告预测韩国的380余所高校(2021年),将在2042—2046年期间腰斩近半;同样受少子化影响,2023年日本至少有12所大学停招;在英国,约40%的学校将陷入预算赤字;……低生育率不知不觉中扼住了国外大学的咽喉,财政危机迫使国外大学选择合并,以求寻找出路。
而在国内,合并同样如火如荼。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合理调控普通本科高校增量,注重优化存量。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设置质量高、特色强、规模适度的普通本科高校。”
高校通过合并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影响力,还可以降低重复投入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山西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中亦提出,鼓励同一区域办学类型相同或专业重复较多的高等职业学校合并办学。
独立学院x高职院校,合并升级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的3种路径,并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院校合并,对二者都是一种机遇。据不完全汇总,2020、2021年至少有10所本科层次高校通过这种做法合并而来,其中9所为职业本科大学,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由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而来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立足先进制造,坚持钢铁特色,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位列2025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的中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第9名;由2所高校合并而来的新疆政法学院,承担着培养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光荣使命,已初步形成了基础学科齐全,政法特色突出,兵团底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高校x科研院所,优势互补
除了“高校x高校”合并模式外,“高校x科研院所”也成为一种合并办学的新趋势。重庆中医药学院就是一个典例,该校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主要办学基础,于2023年整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设立,是全市中医药教学科研优质资源的结晶。相较于“高校x高校”的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合并的侧重点在于能让更多的科研专家走出研究室,走进大学;让更多高校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研究室,走近高端专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
重庆中医药学院二、三期校区规划鸟瞰图(图源:重庆中医药学院官网)
已在“高校x科研院所”之路上探索多年的山东,手握不少成功案例。2017年,原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两个实力相当、各具特色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整合,组成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新的齐鲁工大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近5年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由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合组建而成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合并仅1年后,便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立起了本硕博和继续教育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
在科学院办大学的浪潮之下,在科研院所有效的资源投入与背书下,各地网友们为“科学院系”大学的建设操碎了心,纷纷喊话自己的省份。安徽网友建议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并入安徽农业大学;吉林网友建议合并吉林省农科院、吉林省林科院、吉林农大、长春农博园,建设新的吉林农业大学;山东网友建议推进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省农科院合并,促进山东省高校以及山东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在问政四川官网,有网友建议推进四川农业大学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还曾在答复代表建议时提到,依托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林科院桂北分院、桂林林科所、茶科所、特色作物所等优势科研资源,重新组建成广西林业大学的建议可以考虑......
合并潮,由来已久
我国许多高校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程中都曾经历过合并。
50年代:先拆后合,发展单科学院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院系大调整,强调“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将综合性大学的应用型学科拆出,合并组建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0余类工业专门学院。
这其中,包括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后为2所中国地质大学);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的纺织院系合并而成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后为东华大学);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由原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后为北京科技大学)等。
世纪之交:学科互补,加强大学的综合性
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院系调整让高校得以通过合并实现学科互补,与50年代强调专业化、发展单科学院的方向正好相反,本轮调整恢复和加强了大学的综合性,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一批高校正是在那时成为学科体系完备的“巨无霸”大学。
据教育部公布的《1990年以来高校合并情况(截止到2006年5月15日)》,从1990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共经历431次合并,所涉院校类别多、范围广,本专层次皆有。这其中,涉及“985工程”建设高校共27所,其中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这6所高校先后经历两次合并。除国防科技大学外,未参与1990-2006这波合并潮的985高校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
注:下图仅对部分类型较为显著的院校进行分类,非严谨分类,仅供参考。
合并医药类高校成为当时的主流做法。27所高校中,合并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的就有14所,比如北大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与南京铁道医学院等院校合并,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则分别并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补齐了各高校的医学短板,并逐渐成为各高校的“金字招牌”。
比如四川大学,2000年9月,由原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而来。川大因华西医学的加入,具有了综合性大学更完整的学科体系及建设一流大学更坚实的基础,而华西医学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环境中一路高歌猛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的川大华西医学中心,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国家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医学科技创新基地、国家级医疗中心、疑难危急重症诊疗中心及国家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生育率还在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22年开始便呈负数。这也意味着,未来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也会逐渐减少。从长远来看,高校合并之路仍将继续。在这个前提下,更应该关注到合并不仅是简单的校名叠加,如何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实现办学质量提高,持续促进高校内涵式和特色化发展——更应该成为重点工作。唯有自身的提质升级,才是高校吸引学生报考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