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闻联播》,绕不开罗京这个名字,26年播音零失误,字正腔圆的嗓音里藏着“国脸”的专业与可靠,他曾是无数观众心中“新闻的定心丸”。
可谁也没想到,2009年,48岁的罗京因淋巴癌匆匆离世,留下妻子刘继红和14岁的儿子罗疏桐。
一个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少年,突然要面对家庭的崩塌,一位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后来选择再嫁时,儿子却提了个出人意料的要求。
如今16年过去,这个曾被命运重击的家庭,不仅没散,反而愈发温暖,罗疏桐究竟如何撑起这个家?他提的要求又为何让无数人动容?
罗疏桐在父亲的追悼会上
罗京:不止“播音巨头”,更是“家风的播种人”
咱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罗京给罗疏桐的“第一课”,藏在他对工作的较真里。
2008年汶川地震后,央视演播室里灯火通明,罗京的声音每天准时响起,可很少有人知道,那时他的嗓子已经肿得说不出话。
这份“零失误”的坚持,让他成了业内公认的“播音三巨头”,央视曾评价他“是播音界的标杆,少了他,演播室都空了一块”。
罗京
可虽然工作上严谨,生活里的罗京却满是温柔,他给儿子取名“疏桐”,不是随口而起,而是源自唐诗《蝉》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想让儿子像梧桐树一样,不借外力也能挺拔生长。
即便每天直播结束已是深夜,他也会轻手轻脚走进儿子房间,看看罗疏桐的作业,在错题旁写下解题思路。
罗京一家
罗京总把“孝顺”挂在嘴边,却从不说教,每次去看奶奶,他都会提前问清老人想吃的点心,亲手给奶奶剪指甲,冬天怕奶奶冷,他把暖气片擦得干干净净,再铺上厚厚的棉垫。
这些画面,罗疏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时他还不知道,父亲这些不起眼的举动,会在后来成为他撑起家的力量。
罗京一家
从“孩子”到“顶梁柱”的一夜蜕变
2009年6月11日,八宝山殡仪馆挤满了人,大家都来送罗京最后一程。
人群里,14岁的罗疏桐穿着黑色外套,双手捧着父亲的遗像,眼神里没有同龄人的哭闹,只有与年龄不符的平静。
也就是从这天起,那个还需要父亲陪练篮球的少年,一夜之间长大了。
罗疏桐在父亲的追悼会上
清晨五点的厨房,成了罗疏桐的新“战场”,他踩着小板凳够橱柜里的米,学着父亲以前的样子淘米、煮粥,偶尔水放多了煮成稀汤,他就悄悄倒掉重新煮。
他怕母亲看到后更难过。每天放学,他第一句话不是“我饿了”,而是“妈,你今天吃饭了吗?”。
周末别人去玩,他推着轮椅带奶奶去公园,给老人讲学校里的趣事,奶奶哭着说“想你爸了”,他就蹲下来帮奶奶擦眼泪,“爸不在,我陪您。”
罗疏桐和母亲
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罗疏桐没让生活耽误学业。
他把父亲的照片放在书桌旁,每天做完家务就坐在桌前写作业,遇到难题时,他会盯着照片发呆,好像在问父亲“这道题怎么做”。
老师后来回忆,罗疏桐那段时间成绩没掉过班级前三,还主动帮同学讲题。
14岁的肩膀或许还扛不动太重的东西,但罗疏桐用一碗热粥、一句关心、一张满分试卷,把父亲留下的“责任”,变成了支撑这个家的顶梁柱。
罗疏桐
日子一天天过,刘继红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可心里始终藏着一个顾虑,她怕自己再嫁,会让这个本就脆弱的家散了。
其实,最先劝她往前走的,是罗京的母亲,这位老人看着儿媳每天强颜欢笑,拉着她的手说,“继红啊,京京走了,可你还年轻,不能一辈子活在回忆里,我希望你能幸福。”
刘继红听到这话,抱着婆婆哭了很久,她没想到,最先放下“执念”的,是失去儿子的婆婆。
刘继红
后来,在朋友介绍下,刘继红认识了刘岩,刘岩知道她的过往,不仅没嫌弃,还常帮着照顾奶奶。
他会记着奶奶的用药时间,每周陪老人去医院复查,甚至比罗疏桐还清楚奶奶爱吃的软糕。
刘继红动心了,却不敢跟儿子说,直到一个周末晚上,她犹豫着提起这件事,没想到罗疏桐说,“妈,只要你幸福,我都支持你,但有一个要求,不管你嫁给谁,都得带着奶奶。”
罗疏桐
刘岩听到这个要求时,没有丝毫犹豫,婚后,刘岩把奶奶的房间收拾得亮亮堂堂,床头放着老人喜欢的收音机,他陪罗疏桐打篮球,在他生日时送了一块刻着“珍惜时光”的手表。
罗疏桐也把刘岩当成亲人,高考后手写了三页信,里面写着“谢谢叔叔照顾我妈和奶奶,你就是我的亲人”。
没人规定再婚就是“背叛”,刘继红的选择,罗疏桐的要求,刘岩的包容,让这个家没有散,反而多了一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刘继红
从“留学不爱国”到“低调星二代”,他活成了独立的自己
2014年,19岁的罗疏桐高中毕业,拿到了美国一所知名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消息传开后,有人在网上说“罗京是‘国脸’,儿子却去国外留学,这是不爱国”。
面对质疑,罗疏桐没辩解,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而且父亲在天上看到他能到国外留学,也一定十分欣慰才是。
其实,了解罗京的人都知道,他年轻时也曾想过出国深造,只是后来因为《新闻联播》的工作,把这个心愿藏了起来。
罗京
罗疏桐去美国后,从不在社交平台曝光自己的生活,同学只知道他“学习认真,爱打篮球”,没人知道他是罗京的儿子。
他放假回国,给母亲带的是护肤品,给奶奶带的是软糖和保暖围巾,给刘岩带的是剃须刀,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礼物,却藏着他的用心。
如今,30岁的罗疏桐在硅谷做工程师,工作上多次获得公司表彰,同事评价他“严谨、靠谱”,这种工作态度,倒是和他的父亲一模一样。
罗疏桐
有人说他“没借着父亲的名气当明星、做网红,太傻了”,可罗疏桐心里清楚,父亲最骄傲的,从来不是“名气”,而是“踏实做事”。
争议从未停止,但罗疏桐用“不张扬、不辩解、踏实做事”,回应了所有质疑,他没活在父亲的光环里,而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父亲期望的样子。
罗疏桐
结语
罗京走了16年,可他留下的“责任”,让这个家庭从破碎走向温暖,罗疏桐从14岁的少年长成30岁的工程师,他活成了父亲的骄傲,也活成了自己的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总有风雨,但只要心里装着“责任”,手里握着“爱”,就能把困难变成成长,把离别变成传承。
就像罗疏桐说的“爸虽然走了,但他教会我的东西,会陪伴我一辈子”,这或许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家风最好的延续。
信息来源:罗京19岁儿子罗疏桐近照曝光 被指造型油腻非主流
中国青年网 2013-08-30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