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国富在一档节目里回忆自己差点被中超球队“套路的经历,一下子勾起了不少球迷的讨论,这个故事既荒诞又现实,一方面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也再次让我们看到中超金元年代的混乱缩影
事情经过其实很简单,当年洛国富在河北华夏幸福随队训练,但还没签合同,突然俱乐部喊他单独去谈,老板、经理、会计、翻译齐刷刷坐一屋,就差没摆茶点了,结果直接让他报个薪水要求,按常理这活儿该经纪人在场,可那天就把球员一个人推上了谈判桌,说白了就是想趁他外援身份和语言障碍来个“釜底抽薪,看能不能捡个便宜
洛国富临场想到自己在鲁能时期是月薪7万欧元,于是牙一咬开了个35万欧元的数,他自己心里都觉得虚高,没想到对面老板立马点头,说这没问题可以签约,当时他还挺高兴,直到出去打电话才知道——朋友告诉他,这工资在队内几乎是垫底的,甚至比部分国内球员还低,这反差直接把他整懵了
你说巧不巧,这就是典型的中超乱象之一,明面上喊着“不差钱,暗地里小算盘打得飞快,把外援当冤大头,结果这次反倒差点把洛国富忽悠瘸了,他虽然表面安慰自己“也还行,但心里那股别扭劲儿骗不了人,最终还是找来经纪人重新谈判才拿到真正符合市场的合同,否则他真可能就这么糊里糊涂地签了
这段插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唐,一个职业俱乐部分分钟演了一出“小剧场,可深入想想,在当年动辄千万欧元的时代,居然还有这种孩子气的手段出现,既说明内部管理混乱,也折射出金元泡沫下的畸形竞争,很多球队不过是盲目砸钱,又缺乏规范操作,最后害人害己
换个角度看,洛国富能主动讲出来,说明球员对那段经历始终心有余悸,也表露了某种真实情绪,他说“我的手都在发抖,那一刻的复杂心境,既是对钱的敏感,也是对职业尊严的在乎,这点球迷其实能感同身受,毕竟谁会愿意发现自己拿的是“队内保底工资呢
当然话说回来,中超那几年有过浮华和高光,也伴随了各种乱象,外援坑过球队,球队也套路过外援,互相扯皮不断,不少经典案例球迷听过就当笑谈,可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市场规律和行业规范的缺位,才是让人今天回望时觉得荒唐的根源
这件事现在被曝光,更多是一种回忆录式的自白,但它仍有现实意义,毕竟中国足球依然在重建过程中,管理的不专业、谈判的儿戏化,这些都该成为警示,不能只在当年花天酒地里找素材去感叹,而要想清楚未来要走的路
总结起来,洛国富这一遭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折射出来的问题一点都不小,它提醒我们,中超要想真正重回正轨,不只是砸钱和喊口号,更多要靠职业规范和制度保障,毕竟踢球拼的是场上实力,管理靠的是场下理性,若还是想着小聪明那一套,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所以故事听起来戏剧化,但背后的冷思考很扎心,中超的过去用“荒唐来形容不过分,而未来如果真的想少走弯路,就该从这些荒唐里吸取教训,否则等下一个洛国富站出来回忆,又会让人感叹一句:怎么还是这老套路
——全文约1236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