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用种地也能粮食自由?中国再破世界第一,化学合成粮食或量产!

0
分享至

去超市买米面的时候,你有没有留意过价格标签?有时候一场台风、一次干旱,货架上的大米价格可能就悄悄涨了几毛钱。

咱们总说“民以食为天”,可千百年来,吃饭这件事始终绕不开“看天脸色”:地里的庄稼怕旱、怕涝、怕病虫害,一旦出问题,粮食就可能不够吃。



但这种局面已经出现了改变的迹象:天津当地的科研团队用二氧化碳造出了淀粉,而且一台立方米大小的反应器,一年能产出的量相当于5亩地种玉米的收成。

更厉害的是,这东西不用耕地、不用浇水,原料就是空气里随处可见的二氧化碳。

中国到底是怎么突破这项技术的?它真的能让咱们以后不用种地也能吃饱饭吗?



粮食安全的“隐形压力”,不止是“够不够吃”

很多人觉得现在超市里米面管够,粮食问题早就解决了,可实际情况比咱们想的要复杂。

就说我国,2023年一年种出了1.39万亿斤粮食,占了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已经是世界第一产粮国了。

但咱们人口多啊,同年光国内消耗的粮食就有8.2亿吨,算下来还是有缺口,每年都得从国外进口不少。



更关键的是,能种粮食的地越来越紧张。咱们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38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八成。

而且好地越来越少,黑龙江的黑土地,以前一尺厚的黑土层,现在有些地方只剩几寸;河南、山东这些产粮大省,为了浇地抽地下水,地下水位一年比一年低。



城里要盖房子、要搞绿化,还得占一部分耕地,就算国家把耕地保护看得再重,也没法凭空变出更多好地来。

全球的情况更不乐观,全世界70%的淡水都用来浇庄稼了,比城市和工业用水加起来还多;40%的耕地专门种主粮,可这些庄稼能利用的太阳能只有2%,大部分能量都浪费了。



这两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2025年南美干旱,玉米一下就减产100万吨,国际粮价跟着涨,那些靠进口粮食的小国,老百姓吃饭都成了难题。

还有美国,手里握着全球13.15%的耕地,却控制着一半的粮食出口,粮价说涨就涨,不少国家都得看它的脸色。



十年前的一个“大胆想法”,打开了“造粮”的新路子

2015年的时候,天津工业生物所的马延和所长,在出差坐高铁的路上,看着窗外一片片农田,突然琢磨起一件事。

粮食的核心不就是淀粉吗?小麦、水稻、玉米,说到底都是把二氧化碳变成淀粉。那咱们能不能绕开植物,直接用二氧化碳造淀粉?



这话当时说出来,不少同行都觉得不太现实,毕竟从空气里造粮食,以前从来没人成功过,国外的科学家也没怎么往这个方向研究。

但马延和没放弃,他知道国家对粮食安全有多重视,那时候中国每年要进口不少大豆、玉米,要是能自己造淀粉,就能少受点外部影响。

回到研究所后,他马上打报告,没多久,“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个项目就正式立项了。



一开始的研发特别难,团队先是从6000多种生化反应里筛选,找出能把二氧化碳变成小分子的反应,再一步步往淀粉的方向拼。

2018年的时候,终于有了突破,试管里出现了能证明淀粉存在的蓝色反应。可那会儿产量低得可怜,一升反应液里只能造出一点点淀粉,离能用上还差得远。



团队没泄气,一点点优化步骤,把植物合成淀粉需要的60多步,硬生生精简到11步,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

到2025年,真正的突破来了,团队改造了酵母细胞,让它能像“小工厂”一样生产淀粉。

测试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酵母里的淀粉含量占到了细胞干重的47.18%,生产强度达到160.9mg/L/h。



这个数据有多厉害?比其他国家用微生物造淀粉的效率高了一个档次,直接创下了世界纪录。

更关键的是,用这种方式造淀粉,比在地里种玉米快50倍以上,一个几十平米的实验室,就能顶得上一大片农田。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要迈过哪些坎?

实验室里能造出淀粉,不代表工厂里能批量生产。

2022年底,国内第一个吨级的中试装置在天津建了起来,这是关键的一步,中试就是要测试在工厂规模下,技术能不能稳定运行。



当时装置启动的时候,团队每天都盯着数据,生怕出问题,好在测试很顺利,证明技术能从“小批量”变成“大批量”。

到2025年,天津港保税区已经在规划千吨级的示范生产线了。当地政府也很支持,专门出了补贴政策:每生产一吨合成淀粉,就给2000块钱补贴。

为啥要补贴?因为刚开始量产的时候,成本肯定高,补贴能帮工厂降低压力,尽快把技术成熟起来。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吃着安全吗”,2025年3月,国家更新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虽然没直接提合成淀粉,但这些标准里,对食品原料的检测、生产流程的控制都做了更严的规定,其实就是在为这类新技术铺路。

科研团队也说了,以后产品上市前,会做动物试验,还要做人体试食评估,确保吃着没问题,营养也跟天然淀粉差不多。



成本也是个大问题,2021年刚突破技术的时候,造一公斤淀粉要6美元,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这几年团队一直在降成本:换更便宜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到2025年,成本已经降到1.2美元一公斤了。

团队说,等到2030年,争取把成本降到0.5美元一公斤,跟超市里卖的玉米淀粉一个价,到时候大家就能放心买、放心吃了。



除了“吃饱”,这项技术还能改变什么?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造点淀粉吗?其实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首先是能省不少资源,用这个技术造淀粉,能省90%以上的土地和淡水,还不用化肥农药。

就说替代10%的农业淀粉吧,能空出1.2亿亩地,差不多有两个江苏省那么大。



这些地要么能种水果、蔬菜这些经济作物,要么能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不用再一直盯着种粮食了。

对环保也是个大好事,这个技术是“吃”二氧化碳的,每吨合成淀粉能固定2.5吨二氧化碳。

要是以后能替代全球10%的玉米淀粉,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1.2亿辆汽车一年不跑。



现在天津用的技术路线,就是先把二氧化碳变成乙酸,再用乙酸造淀粉,整个过程都是低碳循环的,对缓解气候变暖帮大忙了。

还有个大变化,就是农业可能要“升级”了,以前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是让地里的庄稼多产粮。

这个技术不一样,它直接把粮食生产从“种地”变成了“工厂制造”,从靠天吃饭的第一产业,变成了可控的第二产业。



而且还能“定制”,想造适合做胶囊的高直链淀粉,或者适合减肥人群吃的抗性淀粉,调整一下反应参数就行,比传统农业灵活多了。

对农民来说,也可能多了条出路,以后不用再看天吃饭,要是附近建了淀粉工厂,还能去工厂上班,收入更稳定。

有些干旱、贫瘠的地方,种庄稼收成不好,要是建个小型淀粉装置,就能自己生产粮食,不用再靠进口了。



要实现“粮食自由”,还有哪些难关要闯?

当然,这项技术要真正走进咱们的生活,还有不少坎要过。

比如现在用的酶催化剂,寿命只有500小时,用一段时间就得换,不仅麻烦,还增加成本。

团队正在想办法改造酶的结构,争取把寿命提到2000小时以上,这样不用老换酶,成本就能再降一截。



还有反应时的能耗问题,现在反应器需要冷却设备控制温度,这部分能耗占了生产成本的15%。

团队正在开发耐高温的反应体系,要是能在60℃以上的温度下反应,就能省掉冷却的能耗,进一步降低成本。

老百姓的接受度也很重要,不少人一听“人工合成”,就觉得是“科技狠活”,不敢吃。



2025年5月,天津工业生物所搞了个公众科学日,带大家参观实验室,看淀粉是怎么造出来的,还现场做了用合成淀粉做的馒头、面包,让大家试吃。

有些社区也搞了试吃活动,盲测的时候78%的人没吃出来跟普通面包的区别,不过这还不够,以后得多做科普,让大家知道这东西安全、靠谱。



从全球来看,这项技术能帮不少国家解决吃饭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得增加70%才能喂饱所有人。

有了这项技术,全球粮食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以后在非洲萨赫勒那些缺粮的地方,或许只需要一个工厂,就能帮当地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



结语

从2015年马延和所长的一个想法,到2025年千吨级生产线即将落地,中国科学家用了十年时间,把“空气造粮”从不可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项技术不光让中国在粮食领域再拿了个“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它给人类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指了一条新路子。



以后,可能在沙漠里,一座座工厂就能把二氧化碳变成淀粉;可能咱们不用再担心台风、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可能“粮食霸权”再也掐不住其他国家的脖子。

中国搞出的这项技术,不只是自己的突破,更是给全世界解决粮食危机的一个“中国方案”。



现在,离“不用种地也能粮食自由”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等到那天,咱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藏着中国科技的力量,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黄金又出大事了,目前已经有个人想要出售黄金,但是金店拒绝回收

黄金又出大事了,目前已经有个人想要出售黄金,但是金店拒绝回收

流苏晚晴
2025-11-02 16:32:42
玄学提醒:想要命好,一定要学会避谶

玄学提醒:想要命好,一定要学会避谶

诗词中国
2025-11-01 21:36:55
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

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

荆楚寰宇文枢
2025-09-28 22:00:23
于海青:为何说越来越多城投开发以及城建相关老总被查发人深思?

于海青:为何说越来越多城投开发以及城建相关老总被查发人深思?

于海青
2025-11-03 00:27:43
山东最新人事任免!

山东最新人事任免!

山东教育
2025-11-03 12:16:50
纪实:武大校花陈怡,嫁黑人丈夫却被迫接客,父亲解救失败后自杀

纪实:武大校花陈怡,嫁黑人丈夫却被迫接客,父亲解救失败后自杀

谈史论天地
2025-10-18 12:25:54
刘亦菲于适恋情?孟子义靠赵樱子入行?陈瑶又被耽误了?翁青雅对朱珠耍大牌?老牌女星乱发脾气?

刘亦菲于适恋情?孟子义靠赵樱子入行?陈瑶又被耽误了?翁青雅对朱珠耍大牌?老牌女星乱发脾气?

十锤星人
2025-11-02 22:45:02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来找中方求助,荷兰被“公开处刑”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来找中方求助,荷兰被“公开处刑”

林子说事
2025-11-02 15:42:57
“吉林一号”回应俯瞰台湾:我们想拍哪里,就能拍到哪里

“吉林一号”回应俯瞰台湾:我们想拍哪里,就能拍到哪里

极目新闻
2025-11-02 17:55:34
台湾军费拉到GDP5%!徐巧芯回击:怕您不会算,给你答案

台湾军费拉到GDP5%!徐巧芯回击:怕您不会算,给你答案

新时光点滴
2025-11-03 10:50:23
同事们抱团排挤我,我主动申请调去仓库,三个月后董事长亲自来请我

同事们抱团排挤我,我主动申请调去仓库,三个月后董事长亲自来请我

萧竹轻语
2025-10-27 16:22:35
大跌眼镜!Angelababy在上海网红餐厅吃饭舔手指,用手擦嘴擦脸

大跌眼镜!Angelababy在上海网红餐厅吃饭舔手指,用手擦嘴擦脸

小娱乐悠悠
2025-11-03 09:29:44
酸了,韩国电影确实有东西

酸了,韩国电影确实有东西

电影爬虫
2025-11-01 22:30:15
能传能射,拉什福德是本赛季首位进球、助攻均6+的西甲球员

能传能射,拉什福德是本赛季首位进球、助攻均6+的西甲球员

懂球帝
2025-11-03 03:13:16
来了,巴萨!正式确定签约8000万“顶星”!“探花射手”主动加盟

来了,巴萨!正式确定签约8000万“顶星”!“探花射手”主动加盟

头狼追球
2025-11-03 09:14:30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墨兰史书
2025-10-24 13:25:03
公牛马刺都输了,湖人也不爆40+了?

公牛马刺都输了,湖人也不爆40+了?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2025-11-03 13:53:36
打胎小生被大佬玩到脱G!墨镜导演让女明星陪大佬!

打胎小生被大佬玩到脱G!墨镜导演让女明星陪大佬!

八卦疯叔
2025-11-01 14:20:03
泪痕未干,清华做出决定!翁帆哭肿双眼的背后是先生的“永生”

泪痕未干,清华做出决定!翁帆哭肿双眼的背后是先生的“永生”

Thurman在昆明
2025-11-03 05:46:43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3 12:26:54
2025-11-03 14:20:49
壹知眠羊 incentive-icons
壹知眠羊
茶遇水而生,水见茶而活
2475文章数 6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旅游
房产
时尚

家居要闻

岁月柔情 现代品质轻奢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旅游要闻

银山重阳户外生活节亮相昌平延寿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