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最赚的专业,直接给大脑装插件。
今天聊个前沿话题,认知增强技术,说白了就是让机器读懂人脑,甚至帮人脑变强,比如用意念控制设备,或者让AI帮你做更聪明的决策。
这领域火到什么程度?
全球顶尖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到2030年,30%的知识工作者会用脑机接口技术提升自己。毕竟大学4到11年再不关注,可能毕业就被时代甩远了。如果你家孩子对这方面感兴趣,大学专业就一定得选对。
目前本科没有直接叫认知增强的专业,但有些专业是完美跳板,我分了四类,简单好懂。
第一类,神经科学与医学类。
这类专业重点是理解大脑本身是怎么工作的,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基础,适合喜欢生物医学的同学。
神经科学,这是研究大脑工作机制的专业,专门研究大脑怎么工作,比如记忆、情绪、决策怎么产生的。复旦在这块很强。
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是工程学和医学的交叉,特别强调应用,教你如何设计能读取大脑信号的传感器和设备,如何处理生物电信号,比如脑电EEG,以及如何开发医疗康复设备,比如开发脑电传感器、智能假肢。天大、哈工大是王牌。
第二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类。
这类专业重点是教机器读懂大脑信号,并做出智能响应,是实现脑机接口和AI辅助决策的核心,适合喜欢编程算法的同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是最核心的专业之一,负责开发算法来解码脑电信号,识别出你的意念模式,并转换成控制命令。哈工大、浙大的计算机专业是传统强校。
人工智能AI专业则更聚焦,专门研究如何让机器变得智能,负责让脑机接口系统变得更聪明,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让AI读懂脑信号,做出智能响应。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脑机接口产生海量数据,这专业专门分析这些脑数据,缺了它AI根本转不动。
第三类,电子与工程类。
这类专业重点是负责脑机接口的硬件部分,造出更精巧、更可靠的设备,适合爱动手,搞硬件的同学。
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的重点是开发更小巧、更精准、更省电的脑电信号采集芯片,比如把脑机接口做成耳机一样轻便。天大航电值得关注。
自动化这个专业研究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和AI结合非常紧密,负责将解码后的脑信号转换为实际的控制动作,比如控制机器人、无人机。
第四类,交叉学科。
这一类是新兴宝藏。
智能医学工程,这个专业直接瞄准医疗应用的脑机接口设备、神经调控技术和医学AI,学的就是怎么用工程手段解决医学问题,特别是神经康复领域。天大、哈工大也有开设这个专业。
认知科学与技术,这是个教育学类专业,但学的是脑科学家、心理学家AI,毕业后搞用户体验、人机交互设计,重点院校起薪15到20万每年,医疗健康领域需求年增40%。
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已开设,一些高校还会开设认知智能等微专业,或者在其他专业下设置脑机接口研究方向,直接整合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方向、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想进入这个领域,给你几个选择和报考建议。
1. 看看学校资源和特色。
认知增强和脑机接口是前沿交叉领域,学校侧重点可能完全不同,优先考虑那些设立了未来技术学院、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学院的大学,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他们的课程资源和科研项目通常更贴近前沿。
2. 打好基础是关键。
无论你最终选择哪个方向,扎实的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和出色的编程能力,python尤其重要,都是未来发展的基石。本科阶段一定要学好。
3. 考虑深造计划。
这个领域很多深入的研究和工作岗位可能需要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一个常见的策略是本科选择一个基础雄厚、口径稍宽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打好基础,然后在研究生阶段再转向更专门的方向。
4. 兴趣和特长很重要。
如果你对人脑奥秘、生命科学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本质,可能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更适合你。
如果你喜欢编程、算法、捣鼓数据、逻辑思维能力强,那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可能是你的菜。
如果你乐意动手制作硬件,设计电路,电子工程、自动化或许更能让你发挥。
最后戳个心窝子,这领域要的是跨界人才,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你未来进入这个激动人心的领域重重的筹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