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郝佳丽
存在执业药师“挂证”问题的药店已经全部整改,“人证分离”乱象得到整治……近日,记者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该院对辖区药店开展检察监督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集中整治,辖区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人证分离”等乱象已经完成整改。
药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执业药师作为群众安全用药的“守门人”,其是否规范履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今年3月,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在办案中发现,辖区部分药店长期存在执业药师“挂证”现象。该院检察人员依托最高人民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搭建的“药店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监督模型”,以社保参保数据、药师注册信息、药店工商注册信息等6类数据为比对基准,通过算法碰撞锁定了44名只挂证不上岗的执业药师,相关线索同步移送当地行政机关进行核查。
发现执业药师“挂证”乱象后,稀土高新区人民检察院迅速组建专项调研组进行实地调查。在走访辖区药店过程中,调研组发现行业乱象背后存在多重诱因:采取支付“挂证费”代替全职聘用可降低经营成本,部分药店为维持经营以“挂”代“聘”;监管部门因人力有限,对“打卡即离岗”等新型规避手段难以有效识别;现行法律法规对“人证分离”行为的处罚标准低于药店通过违规行为获取的收益。针对这些问题,该院召开听证会后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其对辖区内药店进行全链条排查整治,并定期向检察机关反馈整改进展情况。
经过2个月的集中整改,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依托检察建议构建起监管体系:上线“高新智慧药师”监管平台,通过人脸识别+GPS定位双验证,要求药师每日完成动态打卡,系统自动生成月度在岗记录;向违规药店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替换不能在岗的执业药师17名;建立职业信用档案,与各药品零售企业签订《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在岗承诺书》,确保执业药师在岗履职。
目前,存在执业药师“挂证”等问题的药店已经完成整改。稀土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与相关职能部门还召开专项治理座谈会,制定整治执业药师“挂证”措施,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以“监督+协同+科技”破解监管难题,推动源头治理。该院将以个案监督为“支点”,持续撬动行业治理“大格局”,促进医药行业治理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