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内卷”已然成为高频热词,它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许多人的心头,引发了很多社会焦虑与吐槽。
人们对于“内卷”,往往谈虎色变,将其视为阻碍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洪水猛兽”。
实际上,我们不妨换个视角,以更辩证、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内卷”,或有他用。
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其实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内卷史”。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每一次文明的跨越、每一项伟大的创造,无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孕育而生。
古代的工匠们为了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不断钻研技艺,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绝”的境界,从而造就了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近代的科学家们在学术的赛场上你追我赶,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夜以继日地研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是这种“内卷”式的竞争,激发了人类的无限潜能,推动着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当今中国,必要的、适当的“内卷”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因为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内卷”危害再大,也胜过一些集体性“躺平”。
在微观层面,适度的竞争环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电商行业为例,各大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纷纷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商品质量,推出各种优惠活动。
这种竞争不仅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便捷、更优质的购物体验,也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适度竞争,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就像聪明的“小精灵”,会自动流向那些效率更高、更具潜力的领域。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加速技术进步。
这不仅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进而推动了经济的稳健增长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内卷”过度,就会走向反面,演变成一场恶性竞争的灾难。
过度的“内卷”会导致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用低价倾销、抄袭模仿等不正当手段,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一些热门行业,大量企业盲目跟风投入,最终导致产能过剩,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同时,过度的“内卷”还会抑制创新活力。
企业为了在短期内获得竞争优势,往往更倾向于模仿和复制,而忽视了自主创新。
劳动者也成为过度“内卷”的受害者,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负担,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工作的幸福感和创造力。
这种恶性竞争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令人做恶的是,一些“内卷”不是在做有用功下功夫,没有体现在为社会文明进步和老百姓幸福生活上,而是“屎上雕花”的形式主义,这是需要严加杜绝的,需要人人喊打的。
短期看,对于市场竞争形成的“内卷”现象,是难以彻底消除。
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调控,将其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状态。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引导企业合理竞争。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同时,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制定合理的劳动法规,限制过度加班等不合理现象,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内卷”外向化引导,实现从“内卷”到“外卷”的转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来到全球的主场,只有外部打开更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空间,才能从根本上疏解内部的“卷”,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
凭借当今中国充沛的武德保障,我们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理应在全球市场上创造更多的“中国机会”,赢得更多的“中国胜绩”,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就是要通过“外卷”,将国内的竞争压力转化为国际竞争的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更大程度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也就是说,“内卷”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而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以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方法,驾驭“内卷”这匹野马,以“内卷”驱动“外卷”,就一定能够解锁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文化、商业、铁路。微信公众号:评论员解筱文(zgmjpl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