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供给、提升市民文明水平
我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色。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供给,提升市民文明水平,加快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传承历史文脉
激活古城新韵
暑气渐消,晚风微凉。位于襄都区的好南关街区内热热闹闹,不少市民茶余饭后到此遛弯,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里放慢脚步,感受邢州古城沉淀千年的韵味与烟火交织的风情。
《何以为邢》主题队课。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市打造以“一道、双城、十二坊、三十六条老街巷”为整体格局的邢州古城,对邢州老街进行保护修缮、业态升级,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清风楼前,实景剧《瓷都赋2》震撼上演;北长街上,古官道变身活力打卡地;花市街内,浪漫元素温情流淌……邢州古城彰显出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活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我们将继续深挖街巷、建筑的历史故事,依托邢州老街、清风楼等文化地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将景区、城区融于一体,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新旅游目的地和‘游太行泉城逛邢州老街’冀南特色文旅体验地。”襄都区古城开发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徐兴龙说。
邢台具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物质载体。近年来,我市持续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对298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和测绘建档,积极谋划实施襄都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据市住建局申名办负责人乔玉辉介绍,他们将按照梳理出的任务清单11个方面30条细则,做好优化评估路线、公布历史地段等迎评准备,加强保护修缮,推进活化利用,丰富历史街区业态,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邢襄历史文脉。
提升文化软实力
增强群众获得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邢台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吗?今天,我带着大家一同来了解我们的家乡。”日前,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李彤彤带领少先队员开展《何以为邢》主题队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今年,聚焦“文化兴市”战略,团市委、市少工委精心打造《何以为邢》主题团课、队课,覆盖全市880余所大中小学、近47万名青少年;推出“万名学子游邢襄”研学实践活动的5条精品路线,构建系统性、多层次的研学教育体系。团市委副书记尹西昭表示,他们还将围绕“工业立市”和温暖之城建设,陆续推出《何以能邢》《何以暖邢》主题课程,让市情教育更好地被青少年理解、认同、付诸实践。
泉文化是我市独特的文化标识。日前,位于襄都区百泉鸳水公园的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内,工作人员加紧对场地进行改造施工。
目前,泉文化体验中心一层已完成调整,沙盘细节经过精细打磨,文化输出更加精准鲜活。“我专门带孩子来了解泉文化,孩子指着沙盘上的泉眼问个不停,这种能直观感受家乡文化的展示方式,比单纯的说教生动多了。”市民李明玉说。
按照计划,体验中心二层将逐步丰富数字化体验场景,增加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市民近距离触摸泉脉肌理,以更丰富的形式及内容,将泉文化深度融入市民生活。
8月28日,“我们的节日·七夕”落日音乐派对在京南后海广场举行。资料图片
8月23日至31日,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邢台举办。活动以“泉心泉意 爱在邢台 浪漫七夕 情满人间”为主题,开展了14项尽显文化底蕴与浪漫气息的特色活动。我市还将持续深挖七夕文化内涵,打造婚恋文旅融合场景,致力于让邢台成为全国传承体验七夕文化、享受甜蜜时光的重要基地,助力城市文化名片更具辨识度。
不仅如此,我市以多元化的文化供给让群众享受更丰富的文化红利:市委宣传部将牵头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桥下音乐会、彩色周末等文艺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市文明办将统筹协调市教育局等24个单位,持续实施家庭教育工作17项具体措施,全力培树家庭教育邢台品牌;市图书馆将组织邢图讲座、益起学课堂等主题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众搭建起文化共享平台……
邢台,正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提升市民素质
引领文明风尚
近日,太行社区公益红娘公益相亲活动在隆尧县园博园东门广场举行。公益红娘在现场记录单身青年信息,为有意向的青年“牵线搭桥”。
近年来,我市打造出新时代红娘服务队、百姓议事厅2个覆盖全市的文明实践品牌。其中,新时代红娘服务队被确定为省委宣传部改革试点,入选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案例。
巨鹿县公益红娘在堤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公益相亲活动。资料图片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
9月3日,位于信都区钢铁北路上的一家餐馆中,“按需点餐、光盘光荣”的提示牌格外显眼。市民乔小敏用餐后将剩下的小半份菜装进打包盒。“我把这些菜带回家,明早煮面条当浇头,一点不浪费。”乔小敏说。
这一幕正是我市推进市民素质提升行动的缩影。“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文明餐桌·反对浪费”“文明旅游·你我同行”“文明养宠·守护你我”“文明上网·从我做起”活动的开展,让文明风尚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文明的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多样化实践载体是推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有力支撑。我市正逐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温暖在‘邢’动”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让文明实践阵地更贴近群众,志愿服务活动更精准对接需求,推动市民在参与中提升个人素质,强化文明意识。
身边榜样点亮文明之光。按照计划,市文明办还将做好道德模范、泉城好人、文明市民、新时代好少年的选树宣传工作;指导基层常态选树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儿媳好婆婆、好邻居等身边典型;承办“中国好人”进校园、道德模范巡回宣讲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貌。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我市加大力度、积极引导市民树立“人人都是文明使者”意识,让文明风尚持续传递、深入人心。
作者: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瑞凤
来源:邢台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范永吉 韩亭亭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