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长沙的闹市喧嚣中,藏着一家特别的咖啡店。店里的咖啡师都是听障人士。在这里,普通的点单不再“普通”,它变成了一次关于包容与共情的温暖体验。
这家咖啡店名为“手语星球”,由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和他的朋友们共同发起,采用“三社联动”的援助模式,即社区提供场地,社会组织提供培训,社工志愿者参与。
手语星球咖啡店。
“如果我们希望听障人士能平等地享有公共文化资源,那么每个人都应该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第一步是让他们‘被看见’——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拼搏和付出,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成功的渴望,以及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力量。”汪涵表示。
他认为,他们真正需要的快乐是平等就业、平等学习、平等享有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其中尤以教育和就业最重要。因为就业能让他们经济独立,进而在更多方面获得独立。因此,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为此,汪涵和发起者们特地从广东深圳请来国际咖啡大赛的评委,为这些听障咖啡师提供培训。同时,为了让小店更有人气,他们还为小店开发了新的咖啡产品,在口味和名字上做了很多创新。汪涵则时常为咖啡店站台,吸引更多人来打卡和消费。
当地社区也伸出援手。咖啡店原本的月租金为五千多元,但房东了解到其助力残障人士就业的公益初心后,将租金降至每月1000元。
汪涵表示,这些听障孩子非常适合这项工作,因为他们动手能力强,注意力集中,学习非常快。
屈语仙是这家咖啡店的咖啡师之一。她大学毕业后,经学校推荐加入这家咖啡店。她和同事们在手语翻译的协助下,接受了咖啡机使用、饮品调制及手冲咖啡技术的培训。
对于听障孩子来说,沟通是最大的挑战。客人点单时,店员们只能靠手写交流,忙碌时效率极低。随着义工的加入,难题迎刃而解:义工不仅帮忙打理场地、清理垃圾,还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成为顾客与咖啡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屈语仙表示,她和同事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温暖,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她说,偶尔有客人在点美式或拿铁时使用手语,总是让她倍感惊喜,于是她也会借此机会,热情地教客人几句简单的手语手势。
为了让咖啡店的氛围更加友好有爱,咖啡店每周末都会举办音乐会,邀请残障人士登台表演,不仅吸引了大量顾客,也拉近了与周边社区的距离。
手语星球咖啡店发起者之一的汪涵与顾客在店前合影。
在手语星球咖啡店,不少顾客在消费后主动参与到义工团队中,绍峰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坦言,义工团队里大多是像他这样利用闲暇时间来帮忙的人。“谈不上辛苦,反而觉得很充实,能帮到别人挺开心的,看到顾客的笑容,自己心里也暖暖的。后来店里引入了叫号设备,更让听障咖啡师能专注制作。”
手语星球咖啡店尽管开张还只有几个月,但是已经吸粉无数。家住附近的陈浩,从咖啡店成立伊始就成为了忠实粉丝,几乎每天都要去店里点一两杯咖啡。在日常接触的过程中,陈浩看到了咖啡店的听障孩子在工作中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这几个月下来,他们变得更加乐观,与顾客、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也基本没有了代沟。”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手语星球咖啡店的助残模式有可复制性,可以帮助更多残障人士解决个人生计,也能够让他们更多地去与社会接触,让他们更加自信而从容。”陈浩表示。
今年5月,陈浩带着从手语星球咖啡店购买的两罐咖啡豆,开始骑行西藏之旅。一路上,靠着这些咖啡豆给的精神支撑,他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骑行到了西藏拉萨。
对屈语仙来说,手语星球咖啡店意义非凡,它不仅是谋生的工作场所,更为他们营造出了包容的工作环境。屈语仙作为设计专业出身,还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设计出融入手语元素的文创产品,来吸引更多顾客,推广手语文化。
“我想成为更专业、更优秀的咖啡师,希望有朝一日能参加咖啡师比赛,并在未来培养新人。咖啡店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我们也希望能与它共同成长。”屈语仙说。
《中国日报》9月8日第四版截图。
(中国日报 何纯 王松松 朱友芳 编译 熊孟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