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解构Notion狂:差点儿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0
分享至

文 | 圆有一寄

Notion的全球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这一数字标志着Notion从“小众笔记工具”到“全球生产力平台”的跨越,用户覆盖个人、初创团队以及500强企业。

而与其类似的国产笔记工具,如 我来、幕布、飞书、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用户群体也非常庞大,包括我自己也经常使用。

Notion们 可提供诸如 Markdown编辑、思维导图、任务管理、时间管理、Database可视化、分享协同、多维表格、云同步、AI助手等等众多功能。但元功能或者说核心价值主张是——被称为第二大脑的“个人知识库搭建”。


B站对“Notion”的检索结果

网上已有大量对这些软件工具进行推荐、测评、对比、使用教学的内容;它们确实能够提升效率,有毋庸置疑的可能高达90%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不再赘述这些。

在“效率工具狂热”的当下,我发现控制不住自己把时间花在“如何把表格排得整整齐齐”,就觉得 是时候稍微关注下,那10%的暗角了,即:

我们在使用时,如何警惕自己沦为一名“知识的图书管理员”?

先从知识的 获取-存储-梳理-使用 过程,谈一谈笔记工具可能存在的隐患。

01 只管存放,不管拥有 获取:“真实知识”的缺席

鲍德里亚在《物体系》中提到,现代人已不需要“物品”,而只需要“操作”。这不只是Notion们的问题,所有计算机软件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自动化办公中,越来越只要求人的身体的最低限度的参与:盯着屏幕、点击鼠标或敲打键盘。你在观察一头雄狮,没错,但只是透过屏幕,闻不到它的气味,也感受不到它的杀气。

尽管计算机软件和AI对信息的处理以人脑为模板,但实际上已经摒弃了以人为中心的大部分参考点,也摆脱了所谓的“自然尺度”,而献身于信息的复杂性,越来越独立于人的干预,从而导致世界真实的缺席。而能够帮助我们分类、规划知识的AI助手,则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缺席。

就连所谓原始人的那些最微不足道的技术,也需要进行必须已经理解和学习了的极为复杂的手工和智力活动。每当人们从事这些活动时,它们都要求智慧、主动和审美。 不是每棵树型至树上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做成弓,而且树干的形状和每年每月砍伐的时间也不是没有区别。给木料粗加工、细加工、刨光,准备用于弓弦的绳子,捆扎并固定,所有这些动作都需以经验、感觉和判断为前提。 ……每个人与邻居成果的区别微乎其微,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无法发现。但操作的人能够识别这些差异,它们使作者理所当然地引以自豪。 《遥远的目光》,列维-斯特劳斯

即 “用树干打造一张弓”这个“工作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过程”。如 挑树的种类、选砍伐时间,这些看似是“工作”内容以外的知识,却能保持“事物”作为研究和思考对象的本体地位。


制弓教学-麻绳如何缠绕手柄(来源网络)

然而,计算机办公软件乃至笔记工具,让人与知识进一步疏离,甚至把知识搞乱。制作弓箭时手眼身心的全情投入,与 在Notion里把文字复制粘贴然后打上“传统工艺”标签,手指滑动,内心毫无波澜——是绝然不同的。知识被抽象为文字、符号、标签和图表,失去与现实世界的直接联系。当我们研究的对象不过是真实知识的剪影,我们越发熟练的操作也变得十分荒谬。

存储:对知识的虚假占有

大量的知识,被规整地放在不同层级的文件夹里,可利用各种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甚至还有监测和导航重点信息的仪表盘。

问题是,汽车仪表盘反映的是汽车系统的工况,笔记工具的仪表盘指向的是我们的大脑吗?还是类似于图书馆或银行金库,我们只是管理员,而并非真正拥有这些知识和价值?

很多时候,收藏、整理知识的快感取代了知识运用的实感。

我们像一只只“数字仓鼠”,把200+网页囤到收藏夹里,却从没打开看过第二遍;整理了100+笔记,却写不出论文,甚至无法不依赖AI助手用几句话描述出笔记核心观点。然而,还幻觉式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为此感到满足。


“宫殿记忆法”练习示意图(来源网络)

Notion们对知识的模块化移动、分类与存放,在一定程度上,与古早的“宫殿记忆法”异曲同工,把零散的信息,存放到有序的空间位置。

但两者的本质差异是,“记忆宫殿”是我们大脑自带的“集成硬盘”,而Notion们则是“外接硬盘”,却骗我们它在对大脑升级。并且,当出现云存储故障或格式兼容问题时,这些知识会永久丢失。

梳理:自有逻辑体系被规训

根据海德格尔的“技术座架”理论,技术把世界从“自在的事物”变成“待取用的资源库”,好比 森林=可砍伐的木材资源,员工=可量化KPI的劳动力,所有事物都是技术流程play的一环。

Notion们作为现代技术系统的一部分,亦是用“高效”框架绑架了思考的“野性”。其模块化设计将知识切割为可量化的单元,而非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本身,又反过来潜移默化塑造了用户的知识管理方式。


Notion界面截图

与纸质笔记相比,在软件工具中我们入库、整理知识,必须遵从软件基本的结构框架(细分规则或逻辑可由用户自己定制,但无法脱离软件大框架或功能),而非纯粹自主的设计、规划逻辑体系。这导致,我们必须像把面团塞进月饼模具里一样,把我们的知识塞进笔记工具里,面团得够软,太硬的、格式不对的塞不进;多出来的,要么硬塞硬匹配,要么只能丢一边;模具看似挺多的,吉祥话、口味、动物、水果形状的都有,但我想要做个“五条人”的,没有。

此外,当前大部分笔记工具中的AI助手,正在通过算法逻辑重塑用户的知识组织方式,这让我们逐渐放弃对知识的主动分类和关联,转而依赖工具的“最佳实践”。这不是说AI不好,而是,它会悄悄替我们“做决定”。

而有时,像打造QQ空间或者Sim4游戏中的自家房屋一样,花2小时调Database的颜色、排版首页界面布局,并不属于知识“梳理”,更像是“装修”数字知识库。

当知识被作为收藏品欣赏,当知识库被修缮得井井有条、格调非凡,我们也许不再是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而是私人图书馆的管理员了。过于强调“表面秩序”容易让人陷入视觉化陷阱,这种本末倒置,反而让“掌握知识”低效甚至失效。

使用:人机关系异化

由于这些知识并非存于我们的脑中,当我们使用时,需要进行“取”这个动作,可以说是一种依赖了。重度依赖的话,甚至不亚于瘸子与拐棍的关系,这显然本不该是人与知识的关系。

而当我们在笔记工具中“取”某个具体信息时,除了根据对应文件库一层层查找,很多时候都会使用全局检索功能。

这当然足够高效,但不同于在纸质笔记本上或本地电脑,每翻找一次其实都在强固自己的记忆结构框架,过于便捷的“检索”穿透了所有框架,直抵目的地,不但让思维结构变得模糊,亦让知识变得孤立。

此外,频繁“查找-找到”形成的是浅表的熟悉感。过度使用外包的知识库会导致“记忆卸载”,我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核心知识的主动记忆能力:

从“知识分子”,到“知道分子”,最终沦为“检索分子”。

02 兼职图书管理员的生存指南

也许可考虑的调整——

认知: 弱化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摒弃“形式主义”,拒绝过度美化笔记外观,勿沉溺于“数据可视化”幻觉。

知识库不是给外人看的,不用常常邀请朋友来做客,不必苛求完美把“房子”装修得很得体,把“知识们”摆放得很规整。重要的不是方便你下次找到它,而是别让它们结满赛博蜘蛛网。需要把“整理笔记”的满足感,转变成“用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的兴奋感。

行为: 手写优先

脑洞阶段,可以尝试手写,让思维野蛮生长。

不用追求工整,哪怕是看不出逻辑的思维导图,也搭建了独属于自己的逻辑结构框架。我写这篇文章时,用草稿本梳理了三次“隐患”Part,虽然画得很乱,字也烂得一批,但还是比在Notion里拖卡片快多了,而且可以保证思路不停顿,创作的“劲”不会被工具打断。

当然,如果能做到偶尔完全不用工具,靠大脑短跑一次,或者有意识训练记忆,会更好。


钱钟书手稿(来源网络)

验证: 回归现实环境

知识必须“走出库房”,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知识,而不能仅数字囤积。

获取知识后,尽量能用它和朋友探讨、争论,努力让知识至少“活”过一次。即便我们无法亲自过去坦桑尼亚大草原实地考察,也至少可以给身边的朋友讲一讲《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读后感~

我个人没有完全抵制使用笔记工具的意思,毕竟写这篇文章时,我也是不能免俗地还在开着它们。在工具化时代,我们不能也无法完全否定工具,但不得不提醒自己,需要始终捍卫人的主体性。

即便难以避免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也尽可能只做个兼职的吧哈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多家银行违规遭处罚 涉事银行拒绝回应整改措施

重庆多家银行违规遭处罚 涉事银行拒绝回应整改措施

大众新闻报社记者
2025-11-13 09:37:31
德法意倒戈,乌克兰承认北溪爆炸真相曝光:泽连斯基已成众矢之的

德法意倒戈,乌克兰承认北溪爆炸真相曝光:泽连斯基已成众矢之的

霁寒飘雪
2025-11-13 21:47:05
欢迎来国家发改委吃早餐

欢迎来国家发改委吃早餐

新浪财经
2025-11-12 20:31:47
为啥美国马桶有缺口,我国的马桶没有,缺口设计有啥特殊用意吗?

为啥美国马桶有缺口,我国的马桶没有,缺口设计有啥特殊用意吗?

诗意世界
2025-11-12 20:20:39
沙溢亲吻宋雨琦持续发酵!路透高清图曝光!网友:明明是在玩闹!

沙溢亲吻宋雨琦持续发酵!路透高清图曝光!网友:明明是在玩闹!

深析古今
2025-11-13 09:25:26
“很少见,如此深度南下”!强冷空气来了!广东下周寒冷

“很少见,如此深度南下”!强冷空气来了!广东下周寒冷

FM96.2广州新闻电台
2025-11-13 17:37:01
收评:沪指涨0.73%刷新十年新高 全市场逾百股涨停

收评:沪指涨0.73%刷新十年新高 全市场逾百股涨停

财联社
2025-11-13 15:04:29
《四喜》大结局:恶婆婆瘫痪,养母吸血,沈明辉敲诈,许知冬离婚

《四喜》大结局:恶婆婆瘫痪,养母吸血,沈明辉敲诈,许知冬离婚

草本纪年
2025-11-13 17:33:07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南宫一二
2025-11-13 17:06:50
重庆一老人给街头怀孕女乞丐100元,谁料,认真一看,竟是自己失踪半年的博士女儿

重庆一老人给街头怀孕女乞丐100元,谁料,认真一看,竟是自己失踪半年的博士女儿

娱乐圈见解说
2025-11-13 14:14:39
上海外牌限行,或将升级,这些路段注意!

上海外牌限行,或将升级,这些路段注意!

唯不争媒介
2025-11-13 23:32:27
“谁掐死了中国生育率?” 年轻人不敢生的真相,比房价更扎心

“谁掐死了中国生育率?” 年轻人不敢生的真相,比房价更扎心

笑熬浆糊111
2025-11-14 00:05:10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哨兵被队友遗忘,深埋地下9年,发现时仍坚守军需库,双目已失明

兴趣知识
2025-11-11 21:20:51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25金第一,广东第二,北京单日6金升第八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25金第一,广东第二,北京单日6金升第八

两兄弟养牛
2025-11-13 14:55:45
俄罗斯一天借210亿美元:史上最大债务拍卖为战争买单

俄罗斯一天借210亿美元:史上最大债务拍卖为战争买单

桂系007
2025-11-13 22:38:34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卡地亚晚宴明星站位曝地位:那英、郭晶晶靠边站,C位实至名归

卡地亚晚宴明星站位曝地位:那英、郭晶晶靠边站,C位实至名归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0 16:06:40
北大才女殷杰与非洲黑人结婚定居北京,混血儿女如今是百万网红

北大才女殷杰与非洲黑人结婚定居北京,混血儿女如今是百万网红

乡野小珥
2025-11-14 02:07:31
岳云鹏没想到,自己的演唱会竟然让一个沉寂了20几年的歌手唱火了

岳云鹏没想到,自己的演唱会竟然让一个沉寂了20几年的歌手唱火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1-13 16:23:06
世欧预前瞻|摩尔多瓦0-4意大利:意大利附加赛资格稳了

世欧预前瞻|摩尔多瓦0-4意大利:意大利附加赛资格稳了

体育世界
2025-11-13 17:28:44
2025-11-14 03:11:00
钛媒体APP incentive-icons
钛媒体APP
独立财经科技媒体
126242文章数 8613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亲子
教育
本地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被扫地出门的贵公子,真是活该

亲子要闻

男子分享三个细节判断孩子快乐

教育要闻

UCL全网第一波offer雨来袭!!!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