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9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欧盟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决定实施15.6%-62.4%的临时反倾销税率。
这个数字一出来,欧洲猪农们坐不住了,丹麦皇冠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那么,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欧盟猪肉倾销真相
说起这次反倾销调查,还得从2024年6月说起。当时中国商务部正式立案,经过一年多的详细调查,终于拿出了这份沉甸甸的裁决书。
从2020年到2023年,欧盟猪肉产品占中国总进口量的年均比例竟然高达54%,要知道,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按理说对进口猪肉的依赖度应该很低才对。
但问题就出在欧盟的策略上。由于饮食文化差异,欧洲人普遍不爱吃猪耳朵、猪蹄、猪鼻子这些副产品,而中国人却把这些当成美食。于是乎,欧盟企业找到了一条"完美"的产业链条:把在欧洲卖不出去的猪副产品,低价倾销到中国市场。
这种做法有多"划算"?一头猪在欧洲本来只能卖出主要部位的钱,现在连"边角料"都能换成真金白银,整体收益能提升20%-30%。难怪欧盟农业游说团体说这是个"宝贵且重要"的市场。
可这种好日子显然到头了。根据商务部的裁决,配合调查的欧盟企业面临15.6%-32.7%的税率,其中西班牙里泰拉肉类公司的税率最低,为15.6%;丹麦皇冠公司为31.3%;荷兰维扬博克斯特公司为32.7%。而那些不配合调查的企业,直接面临62.4%的"顶格"税率。
中国猪农的苦日子
要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对欧盟猪肉动手,得先看看国内猪肉市场的现状。自2024年9月以来,国内猪价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已经接近每公斤14元的盈亏平衡线。
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猪肉及副产品合计59.9万吨,折合生猪约535万头。这相当于国内2000多个中型养猪场一年的产量,这些"外来猪肉"直接冲击了本就供应充足的国内市场。以河南、山东等主要养猪省份为例,很多中小养殖户已经连续亏损超过6个月。
欧盟的倾销策略专门针对中国人喜欢的猪副产品。国内很多专门做猪蹄、猪耳朵生意的加工企业,面临着"买得起欧洲货,买不起国产货"的尴尬局面。一吨进口猪蹄的价格比国产的便宜1000-1500元,这让国内相关产业链雪上加霜。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国内猪肉及相关产品的平均利润率就在不断下滑,到2024年已经降至历史低位。这种情况下,对欧盟猪肉采取反倾销措施,既是保护国内产业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正当举措。
欧洲猪肉的危机
消息一出,欧洲猪肉行业炸了锅。法国猪肉行业协会理事长安妮·理查德直言这是"令人担忧的消息",担心会对欧洲市场价格造成冲击。而欧盟农业游说团体更是用了"严重损害"这样的字眼。
恐慌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市场对欧盟猪肉产业到底有多重要?2024年,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购买了118万吨欧盟猪肉产品,虽然比2020年的360万吨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欧盟猪肉的最大海外市场。
更关键的是,这种贸易关系已经深度绑定了欧盟的产业结构。以西班牙为例,该国有超过40%的猪副产品出口到中国,相关产业链支撑了约15万个就业岗位。丹麦的情况类似,其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丹麦皇冠公司,有近三分之一的猪副产品销往中国。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欧洲企业开始"自救"。西班牙已有5家肉企宣布暂停对华出口业务,开始寻找其他市场出路。丹麦一些养猪场则悄悄开始减产,试图通过控制供应量来维持价格稳定。
但问题是,猪副产品这种特殊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市场。美国人不吃猪蹄,日本人不喜欢猪耳朵,东南亚市场的购买力又有限。所以,欧盟的猪副产品要么以更低的价格内销,要么直接成为废料处理,无论哪种选择都会大幅降低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
欧盟委员会虽然表态说正在研究中方的裁决,同时强调近期与墨西哥等国的贸易协议能为猪肉生产商提供新机会,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新市场"远远无法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
贸易战升级还是理性回归?
2025年以来,中国并没有频繁出手,仅对白兰地和共聚聚甲醛两个案件作出终裁。而欧盟这边呢?一口气对中国发起了6起反倾销调查,还对16起案件征收了临时反倾销税,对12起案件正式落地征税。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中国的态度明显更克制。
商务部也强调过,中方一贯是谨慎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不会轻易动用。这次对欧盟猪肉的反倾销裁决,也是按照事实和法律程序来的,属于有理有据的正常决定。换句话说,并不是为了斗气,而是因为确实存在不公平。
不过要注意,现在公布的只是初裁结果,并不是“尘埃落定”。按照规定,这个调查要到今年12月才算正式截止。在这之前,理论上还是有变数的。历史上也确实有先例,比如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调查,就曾经在征收关税后延长过调查期。
但现实情况可能没那么乐观。北京的智库Trivium China就分析,距离年底只剩下几个月,想要靠谈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欧盟的猪肉出口企业大概率得准备迎接一个“寒冬”。
对中国市场来说,这项反倾销措施的直接影响就是,预计2025年欧盟对华猪肉出口量会减少三成到一半。
进口减少,国内供应压力就能缓解,猪价也更有可能回到一个合理区间。对养殖户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重新看到盈利的希望。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欧洲猪肉行业急了,欧盟:正研究中方反倾销裁决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就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答记者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