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2025年夏末,娃哈哈的工商信息栏里,两条“简易注销公告”悄然上线——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这两家由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宗馥莉担任董事的企业,正式进入注销流程。
公告期从8月28日持续至9月16日,节奏迅猛得让外界猝不及防。
▶ 图源:企查查
这并非宗馥莉第一次对娃哈哈“动刀”。
自2025年7月以来,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创新中心、桂林娃哈哈饮用水公司、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等四家企业已接连注销。其中,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尤为引人关注,它是宗庆后亲自拍板成立的“心血项目”,宗馥莉挂名董事仅一个月,便果断关停。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一系列“减法”操作背后,娃哈哈的版图看似在收缩,实则一场精心谋划的“战略清仓”已然展开。
宗馥莉要剥离的,是那些缺乏竞争力、拖累主业的“包袱”,将资金与精力重新聚焦到核心的饮料业务。与此同时,她已推动新建18条饮料生产线,一“退”一“进”间,这位娃哈哈的新掌舵者,正以“断腕式改革”,试图为这家老牌企业注入新活力。
“注销”娃哈哈背后
宗馥莉的三板斧
外界曾将宗馥莉的“关停潮”简单解读为“豪门内斗”或“去宗庆后化”,但透过表象不难发现,每一步决策都藏着复杂的考量,既是商业逻辑的取舍,也是应对多重压力的自保。
首先,娃哈哈“瘦身”,是从“多元化”回归“主赛道”。
巅峰时期的娃哈哈,凭借AD钙奶、营养快线等爆款,在饮料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但过去十年,农夫山泉、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等对手轮番冲击,娃哈哈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以饮用水业务为例,2025年华东市场,娃哈哈纯净水市占率已跌至12%,被农夫山泉远远甩在身后。
▶ 图源:娃哈哈官微
为求突破,娃哈哈曾尝试跨界。2021年成立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试图切入大健康赛道,却因缺乏核心竞争力,成立四年未取得亮眼成绩;2019年入局芯片领域,组建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最终也未能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成为资金“黑洞”。
宗馥莉的改革思路很清晰,与其在非主业上“内耗”,不如及时止损。她要做的,是让娃哈哈从“多元化迷局”中抽身,集中火力深耕茶饮、瓶装水、功能性饮料等优势赛道,在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强敌环伺的市场中,守住核心竞争力。
▶ 图源:娃哈哈官微
其次,遗产争夺官司未定的当下,简化资产规避风险。
2024年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陷入百亿遗产纠纷的漩涡。香港法院暂时冻结了18亿美元信托资产,杭州法院关于职工持股会股权纠纷案的审理也牵动人心。就在2025年8月27日,宗馥莉方因不满审理进度,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投诉举报材料,要求加速案件推进。
家族博弈愈演愈烈之际,任何游离在核心业务之外的资产,都可能成为诉讼中的“靶子”。注销非主业公司、简化资产结构,成了宗馥莉降低纠纷影响的无奈之举。她必须在法律风波平息前,让娃哈哈的资产版图更“干净”,避免企业因遗产争夺陷入更大动荡。
再次,一定程度上缓解“利益输送”质疑。
我们知道,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娃哈哈46%的股份,作为重要股东,国资对企业关联交易的敏感度极高。
2024年,宗馥莉掌控的宏胜集团净利润达47亿元,而娃哈哈本部净利润仅1871万元,巨大的差距引发“利益输送”的质疑,也让娃哈哈与国资的关系变得微妙。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停边缘公司、切割潜在风险点,成为宗馥莉缓和国资关系的关键一步。她需要用更透明、更聚焦主业的经营策略,打消国资股东的顾虑,为改革争取更稳定的外部环境。
从“渠道”到“管理”全面洗牌
注销公司只是宗馥莉改革的“冰山一角”。
上任以来,她以“铁腕”推动全方位变革,从经销商体系到内部管理,从产能布局到品牌策略,每一步都充满争议,却也透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一方面,渠道上全力“收权”,斩断“低效纽带”。
娃哈哈传统的“联销体”模式,曾依靠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占据市场,但随着电商、即时零售的崛起,这一模式逐渐失灵。
宗馥莉的做法是,直接对经销商体系“开刀”。
比如淘汰年销售额300万以下的小规模经销商,筛选优质合作伙伴;将剩余经销商合同逐步转签至宏胜集团(由宗馥莉实际掌控);关闭18家非宏胜系工厂,整合产能,降低运营成本。
▶ 图源:娃哈哈官微
这一系列“收权”动作,引发不少经销商反弹,甚至出现“集体观望”的情况。但宗馥莉不为所动,她深知,分散的渠道和低效的产能,早已无法适应快消品市场的“速战速决”,唯有集中掌控,才能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管理上大“换血”,打破“家族式”惯性。
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管理模式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决策高度集中,员工只需“听话执行”。而宗馥莉则主张“团队协作”,她上任后迅速调整高层团队,将不少老员工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引入绩效分红机制,试图用职业化、制度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家族式”运营。
“我自己管理风格跟我父亲时完全不一样的,我希望用团队去想办法去解决或者是发现问题,但是我爸就希望他给指令你去执行,你只要做好执行就行了。”在一次专访中,宗馥莉如此说到。
▶ 图源:《至少1个小时》截图
但这种“打破常规”,也让她背负了“冷血”“去娃哈哈化”的骂名,甚至引发部分老员工维权。
不过,好在宗馥莉的内核足够强大,外界的质疑,员工的不解,都没能动摇她改革的决心。此前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宗馥莉就直言“我的‘定海神针’就是坚持做自己。以前我是怎样的,现在还是怎样,我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
内忧外患娃哈哈
在争议中前行
在《财经》专访中,宗馥莉还否认了“宗馥莉时代”的说法,强调“企业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努力的人”。
这份“定力”背后,是宗馥莉对娃哈哈现状的清醒认知。如今的娃哈哈,身处“内忧外患”的困局。
外部,农夫山泉在饮用水市场步步紧逼,元气森林抢占年轻赛道,康师傅、统一在传统茶饮领域坚守;内部,遗产纠纷尚未尘埃落定,经销商体系震荡,核心产品增长乏力。
但宗馥莉并未选择“守成”。她关停非主业公司、整合渠道、试水新品,每一步都是在主动求变。对她而言,“接班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而这道题的答案,需要用业绩来书写。
比如面对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对年轻消费者的“收割”,宗馥莉也在尝试让娃哈哈“年轻化”。她推出自有品牌“娃小宗”,主打潮流饮品;在产品端,发力无糖茶、新式冰红茶等新品类,试图摆脱对AD钙奶、营养快线等“老爆款”的依赖。
▶图源:娃哈哈
但转型之路并不顺畅。2025年二季度,娃哈哈的“王牌”AD钙奶在华东市场销量暴跌37%,新品尚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号召力,投资12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园也已停摆。新旧业务的“青黄不接”,让宗馥莉的品牌改革备受考验。
可以说,宗馥莉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她要对抗的不仅是市场的残酷竞争,还有家族、法律、舆论的多重压力。注销公司的“冷酷”,渠道改革的“强硬”,或许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在风暴中维系企业稳定的“无奈之举”。
对娃哈哈来说,这场变革是一次“重生”的机会,还是一场“豪赌”?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霸道女总裁”已经按下了改革的“加速键”,无论外界质疑声多大,她都不会回头。
毕竟,对宗馥莉和娃哈哈而言,现在早已没有“退路”。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品牌最新资讯,尽在【首席品牌观察】↓↓↓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