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3时,由汪兆骞先生主讲,作家、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岂航先生主持的《鲁迅正传:非凡与平凡》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大厦成功举办,线上线下都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这场分享会围绕“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鲁迅”主题展开。汪兆骞先生说,我们阅读鲁迅,现在关于鲁迅的一些记述,是将鲁迅先生抬上了神坛,不是对鲁迅先生的真实描述。
汪兆骞先生说,应该将鲁迅去神化,鲁迅应该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鲁迅,是接地气的鲁迅,是一个可亲、可近、可爱的充满人情味的鲁迅。
因为9月10日就是教师节,主持人岂航 先生特 意从我们熟 知的鲁迅先生《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为话题切入。汪兆骞先生分享,鲁迅先生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期间,遇到了教解剖学的藤野严九郎先生,结下了铭记一生的情缘。藤野先生授课一周后,让助手把周树人叫到研究室,问他能否跟得上做课堂笔记。得到肯定答复后,藤野先生让周树人把课堂笔记给他看。拿回笔记后,周树人吃惊地发现,藤野先生不但帮他改正记错的地方,还添加了遗漏的知识点,连日语文法错误也仔细订正。藤野先生这样做,一直持续到他教完担任的功课。周树人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缘只有一年多。周树人去了东京之后,此生与藤野先生断了联系。
1912年,藤野先生因“学历不够”,“请求免职”,回到故乡福井开了小诊所行医。1935年,由增田涉、佐藤春夫翻译的《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遵鲁迅嘱咐收入《藤野先生》一文。藤野先生之子读到了这篇文章,问父亲是不是写的他。藤野先生沉默良久,说:写的是我,但是你不要和别人说。鲁迅去世前多方打听藤野先生下落,想见一面,未能如愿。鲁迅去世时,床头还摆着藤野先生赠他的“惜别”照片。
1936年鲁迅去世后,有人拿着有鲁迅去世报道的报纸终于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看着报纸上鲁迅的照片,把报纸举过头顶,拜了几拜。后来,他写下《谨忆周树人君》一文,文中对关照鲁迅的原因有了解释:
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还有很多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的各种坏话。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我在少年时代时,曾经跟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认为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
汪兆骞先生分享,1909年8月底,周树人结束七年的留学生涯,从日本回到绍兴。9月,到杭州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初级化学和优级生理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翻译。1910年7月,周树人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博物学教员。1911年,绍兴光复,周树人担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并聘请范爱农担任学堂监学。1912年2月,周树人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教育部任职。5月,周树人随教育部迁往北京。8月,任教育部佥事兼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政治环境动荡,在北京的最初几年,周树人住在山会邑馆,受人监视。经常到琉璃厂购买书籍、字画,抄古碑和古籍,大量阅读宗教书籍。
1918年5月,周树人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横空出世。《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端。同年冬,鲁迅发表《孔乙己》,继续以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1919年4月,鲁迅发表小说《药》,进一步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1920 年起,鲁迅先生开始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等课程。
1926年8月,鲁迅赴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鲁迅赴中山大学任教。鲁迅先生讲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在教育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汪兆骞先生还从鲁迅先生对待朋友冯雪峰、对待爱人许广平、对待儿子海婴等许多方面解读了鲁迅先生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一面。
汪兆骞先生说,冯雪峰离开上海,参加长征,鲁迅和许广平将冯雪峰妻儿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冯雪峰毫无牵挂地干革命工作。鲁迅对冯雪峰妻儿的照顾周到细心,在精神上让朋友家眷的寄居生活愉悦、温暖,在经济上对冯雪峰妻儿也非常慷慨。
汪兆骞先生说,鲁迅把周围的人都视为潜在的对手的同时,他对许广平表现出孩子般的浪漫与顽皮。鲁迅在1926年9月28日的信中对许广平说:
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邪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了厦门。
汪兆骞先生说,查鲁迅日记,海婴出生之后就成为鲁迅日记的主角,鲁迅日记和书信中详细记录了海婴的生活状态。人们惯看鲁迅那张严肃的脸,突见他有了海婴之后,不仅疼爱有加,脸上也绽出幸福之态。他不让用人给海婴洗澡,他亲自来为海婴沐浴。夜晚,他放下书案上的工作,必须到婴儿室看看熟睡的儿子。孩上能牙牙学语了,他硬是用浓重的绍兴腔教孩子发声。孩子要玩具,他从不回绝,以至于玩具多得让人下不去脚。有时海婴尚未睡着,他就让用人休息,自己哄他玩耍,或放在摇篮里,或抱在怀里哄睡。鲁迅为海婴唱着自己编的儿歌:“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小红、小象红……”海婴一出生,鲁迅便称他为“小红象”。家里一来客人,鲁迅忙将海婴抱出来炫耀。原本鲁迅不爱上街,但有了孩子,他就到商场给孩子买各色玩具。查鲁迅1932年10月的日记,海婴幼时体弱,鲁迅亲自带海婴去了十四次医院,几乎每隔一天,五十出头的鲁迅便带海婴到医院看病。熟悉鲁迅的朋友常笑他对孩子过于溺爱,鲁迅以《答客诮》诗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岂航先生在主持分享时,就“鲁迅有没有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等有趣的话题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交流互动。线上线下的读者都互动热烈。汪兆骞先生表示,坚辞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建议,体现了鲁迅先生的自律、自谦。
分享会在线上线下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读者手捧新书,排队等候作者汪兆骞的签名钤印,留下一份独特的文学纪念。
制作:凌小凡
文稿及初审:姚冬霞
复审:罗明钢
终审:李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